整个10月,江苏扬中高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总经理陆子雄一直都在与市县客户积极联络。从公司成立到现在,还没有一家用户到他的公司申请业扩报装。
此时,距离扬中高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取得江苏首张增量配电电力业务许可证(供电类)已经过去半年多了,而距离该公司挂牌成立也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作为江苏省首家混合所有制配售电有限公司,最初作为样板的那份自豪如今已被公司的经营压力所取代。
探索期的“慢”节奏
江苏扬中高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是由电网公司、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三方共同出资成立,既有电网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方面的技术与管理优势,又有社会资本灵活性优势,可以说是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完美联手。
但公司的实际发展情况却出乎陆子雄的预料。“现在配电业务方面还是毫无进展,只能从其他市场化业务入手,看看未来发展如何吧。”陆子雄有些无奈地说。
江苏扬中高新区配售电有限公司是增量配电试点项目的一个缩影。国家发改委通报显示,第一批106个试点项目中已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的仅有20个,已开工建设的18个(不含存量配电项目)。
那究竟是什么原因给公众造成增量配电改革推进速度缓慢的印象呢?
“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增量配电改革是本轮电改的新事物,制度和实践上都处于探索期。在实施过程中,各方都在边探索边推进,边学习边总结。”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马莉表示,“增量配电涉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电网企业、各类投资者等众多主体,涉及规划、建设、电价、监管等多个环节,且属于新旧制度转换、政府事权转换和利益主体调整的复杂改革,各方在思想认识、客观条件、工作基础、相关经验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磨合。”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试点项目本身存在‘先天不足’。”马莉认为,试点项目是地方推进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所以各地对申报试点都表现出了非常大的热情。但有些地方在申报过程中对改革政策理解不准确,把试点项目当做一般性投资项目盲目上报,对园区未来负荷增长估计不足,对已有供电能力不清楚,影响到后期项目落地。
例如,在第一批试点名录中的安徽金寨现代产业园项目,到目前为止仅落户两家企业,且均为10千伏用户。“目前已出现部分试点项目流标、意向投资方退出、项目陷入停滞、后期推进困难等问题,如四川达州、凉州等试点项目,地方已有申请取消的意愿。”马莉表示。
此外,配电工程建设包括从规划到验收、投产等多个环节,客观上需要一定的项目周期。
此次增量配电改革试点项目的80%都在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其推进情况备受业界关注。国家电网公司体改办体改二处处长黄李明表示,自试点启动以来,国家电网公司党组高度重视,建立了统筹推进工作机制,相继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增量配电改革试点落地见效的工作意见》(国家电网办〔2018〕562号)等意见办法,下放了决策权限,精简了管理流程,并要求公平无歧视开放电网。
“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的前两批项目中,已确定项目业主72个,完成公司组建44个,取得电力业务许可证17个。国家电网公司以市场主体身份积极参与竞争,在已签订合作意向书的项目中,引入民营资本36家,并将江苏扬中高新区等4个进展较快的项目纳入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深入探索了与民营资本合作的新模式。”黄李明介绍,该公司还在积极探索配售电公司的运营模式,向内积极研究建立股份制配售电公司运营新模式,对外充分尊重配售电公司的独立法人地位,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