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储能商业化渐成现实

2018-12-26 18:02:29 太阳能发电网
在未来的能源互联网中,不仅仅是电,包括储热、储氢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储能也将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从能源的整体发展来看,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仍然要与传统能源共存,尤其是在整个能源基础是为传统能源所构建的条件下。可再生能源要发展,而传统能源又必然存在,前者出现弃风,弃光,弃水,而

在未来的能源互联网中,不仅仅是电,包括储热、储氢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储能也将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从能源的整体发展来看,可再生能源是未来,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仍然要与传统能源共存,尤其是在整个能源基础是为传统能源所构建的条件下。可再生能源要发展,而传统能源又必然存在,前者出现弃风,弃光,弃水,而煤电也成为众矢之的,能源的变革无疑催生了许多的矛盾。


而储能的出现,似乎可以解决绝大部分的问题。


从新人的角度来看,可再生能源与储能某种程度上来讲是捆绑在一起的,因为一个不稳定,一个稳定,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适应现有的能源基础;从老人的角度来看,储能对于传统能源,比如说在国内占据绝对优势的煤电,可以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在可再生能源大量发展的时候找到自己新的发展路径。


从现在的时间节点来看,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处在稳步上升的过程中,但是相比之下消费比重恐怕才是最能体现成果的指标。2016年底,国家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15%和20%的目标。


《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2017统计快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电源总装机17.8亿千瓦,其中非化石电源装机比重38.6%,太阳能发电和风电两者合计占比16.5%。此外,非化石电源2017年的消费比重为13.8%,相比2016年1.4%的提升,仅有0.3%的提升,增速明显放缓。


换句话说,未来促进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仍然是最为重要的环节,而储能广泛的应用场景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剂良药,在能源产业的各个环节中都能为能源的变革起到润滑作用。


从全球来看,彭博社新能源财经2017年发布的报告称:全球储能市场预计在2016年至2030年间翻倍,达到125吉瓦,容量为305吉瓦时。


而在国内,2017年10月,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并提出了“十三五”和“十四五”的发展规划,前者要求达到储能产业发展进入商业化初期,储能对于能源体系转型的关键作用初步显现,后者要求使储能产业得以规模化发展,在推动能源变革和能源互联网发展中的作用全面展现。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储能或许像萤火一样较为微弱,但是未来十年,储能无疑将壮大起来,对整个能源施加重要的影响。


能源互联网的宠儿


能源互联网的概念有很多,我们以官方的《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其中提出:“互联网+”智慧能源(简称能源互联网)是一种互联网与能源生产、传输、存储、消费以及能源市场深度融合的能源产业发展新形态,具有设备智能、多能协同、信息对称、供需分散、系统扁平、交易开放等主要特征。


在很多专家看来,能源互联网很大程度上还是要落在电网或者智能电网身上。而储能在电网系统的应用同样非常广泛,体现在电力生产、传输、利用的各个环节,因此储能在电网,乃至能源互联网中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体现出来。


换句话说,储能是未来能源的宠儿,尤其是在能源互联网的体系之中。


首先,在能源生产端,储能能够很好地解决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给电网带来的影响;而在消费端,越来越多元化的需求也需要储能的配合。


根据南方电网科技部副主任郑耀东对于能源互联网和储能的解读:能源互联网的核心是电力系统,是电网。但是,就像充电宝无法一直支撑手机电量一样,电池储能不是能源来源,只是一个中转站,有着容量的限制。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体现在满足高可靠性用户稳定供电需求和应急的需求,缓解中心、老旧城区输电通道阻塞、移峰填谷将成为储能系统在能源互联网中的发展前景。


此外,国家电网直属科研单位中国电科院的首席技术专家惠东对于储能有三个技术定位。


首先,波动性、间歇性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接入引发电网稳定性,需要借助储能手段提高接纳能力;


其次,传统扩容方式受限于输电走廊布局等资源限制与负荷需求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引入储能能有效缓解矛盾,并延缓设备更新投资,提高网络资源和设施利用率;


最后,储能引入将提高用户侧分布式能源接入能力、应对灾变能力、保证供电可靠性、满足电能质量需求、削峰填谷。

 

 

资料显示,储能技术包括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储热、储氢等,其建立了多种能源之间的耦合关系,是智能电网及能源互联网构建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发挥能量中转、匹配和优化的重要作用。


2017年6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公布首批“互联网+”智慧能源(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的通知》,在项目名单中,延长石油1GW风光气氢牧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风光氢储互补型智能微电网示范项目、湖州长兴新能源小镇“源网荷储售”一体化能源互联网示范项目和广西钦州渔光风储“互联网+”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在项目名称中便凸显了储能。


事实上,储能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储能在未来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将扮演越来越多的角色。在未来的能源互联网中,不仅仅是电,包括储热、储氢在内的多种形式的储能也将发挥重要的补充作用。


 



作者:李帅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