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网报道】乍看之下,中国的能源政策自相矛盾。政策目标宏大,致力于让可再生能源替代煤电。但这显然十分艰巨,因为目前煤电占中国发电总量的60%,可再生能源仅占20%(计划于2030年提升至35%)。
这一政策目的在于净化城市空气,遵循《巴黎协定》规定。《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到2020年煤电装机要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中国已经有了10亿千瓦的煤电装机,另有2.5亿千瓦在装。
与此同时,中国对太阳能板生产厂家的补贴力度也不断减少。这对国内市场不利,但对海外市场有积极影响。事实上,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运往澳大利亚、印度和墨西哥的太阳能板数量激增,越南、泰国、阿根廷、古巴、巴西、乌克兰和科威特也是中国太阳能板的主要出口国家。
能源咨询顾问公司伍德麦肯兹表示,“可再生能源市场遭遇政策上的变动,就像最近美国征收的太阳能板关税引发矛盾,不见得就会引发危机。现在中国的可再生能源行业看似遇到了巨大的困难,但这最终将成为改进的契机。更重要的是,这也将让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有机会降至与传统发电成本相当的水平,有能力与煤炭展开竞争。”
中国在2015年制定“十三五”规划后,国内太阳能板生产商超额完成计划,故鼓励太阳能板生产的项目出现几十亿的赤字。去年六月,对太阳能的补贴减少后,地方价格升高,不利于国内太阳能装机。因此,中国太阳能生产商正寻求在海外市场占一席之地。如今海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市面太阳能板愈发物美价廉。
中国的终极目标是到2024年,风能和太阳能可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与煤炭竞争。这个美好的愿望恐怕难以实现,但顺势发展的结果,是中国的太阳能产业将变得更高效,产品质量更高。换言之,中国没有足够的资金让廉价太阳能板遍布国内市场。现在这笔钱更好的去处是用来建设输电网,解决多余的风能和太阳能产能。
IHS Markit公司表示:“太阳能在许多国家已经是最便宜的电力来源了,就过去两年的产能净增长来看,太阳能也是最大的电力来源。一旦低价问题得到解决,太阳能产业经历了下一波生产过剩、低利润和产业整合的浪潮,在新兴市场中将变得更加富有竞争力。”
中国是认真的吗?
去年12月,中国宣布将两座公共事业规模的太阳能发电厂接入电网,总计100万千瓦。这些示范项目中,至少有一个能卖到5美分/千瓦时,比煤电便宜。这将减少煤炭使用,助力中国遵守《巴黎协定》。事实上2017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碳强度)已经比2005年下降约46%。
中国努力降低污染级别,与推出绿色能源项目的工作直接相关。中国这么做不仅是为提升公民的生活质量,更是为赢得欧盟、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准入,让中国产品摆上它们零售店的货架。沃尔玛、塔吉特百货(Target)和好市多(CostCo)向中国施加的经济压力不亚于中国公民向政府施加的环保压力。
但中国太阳可否与煤电抗衡?净化空气的行动正切实开展,长远计划就是让绿色能源占主导地位。在中国部分地区,太阳能的发电成本已经慢慢与煤电相当,世界其他地区也是如此。
世界最大的太阳能板制造商晶科能源有限公司投资者关系总监Sebastian Liu向彭博社表示,只要光伏成本下降,全球太阳能装机一定会增长。这一趋势不可逆转,在新的一年里中国的太阳能板出口趋势也是不可逆转的。
中国经济不断发展,这意味着煤炭将继续扮演重要角色。虽然中国政府无法继续补贴国内的太阳能板制造商,但好消息是它们已经无需政府补贴,因为中国的太阳能发展速度远超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