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印度加速推进“自力更生” 疫情下制造业恢复缓慢

2020-08-12 07:55:01 太阳能发电网
印度近年以来一直在强调制造业的本土化,并且已经吸引了一批企业在印度扎根,其长期以来的一个目标对手便是“中国制造”。随着近期中印经贸关系的变化,以及全球经贸环境的变化,印度将这种竞争关系摆上台面,希望“...印度政府正在加速推进政策,希望促进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并争夺全球制造业市场的份额。印度交通部长尼丁

印度近年以来一直在强调制造业的本土化,并且已经吸引了一批企业在印度扎根,其长期以来的一个目标对手便是“中国制造”。随着近期中印经贸关系的变化,以及全球经贸环境的变化,印度将这种竞争关系摆上台面,希望“...


印度政府正在加速推进政策,希望促进印度制造业的发展,并争夺全球制造业市场的份额。


印度交通部长尼丁·加德卡里(Nitin Gadkari)在当地时间8月10日表示,印度政府计划促进某些商品在印度的生产,以减少进口、推动出口。


该计划旨在和中国在某些行业中争夺全球市场的份额。加德卡里表示,政府的目标是在特定领域吸引外国投资,促进合资企业发展,并支持印度本土企业扩大其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增强印度企业的全球竞争力。


加德卡里表示:“中国目前在部分行业的全球市场上占有很大份额,但印度在这些行业也有很大的机会。”


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印度政府宣布了与电子产品、医疗设备和医药产品生产相关的生产激励措施,同时限制了对中国产品的进口。


印度政府将这些措施称为“自力更生”。加德卡里发表上述讲话之前,印度国防部也发布了一份对101项物品进口实行禁运的清单,印度国防部在声明中称“这是(印度)朝着自力更生的方向迈出的一大步。”


从“印度制造”到“自力更生印度”(Atamnirbhar Bharat),印度正不断通过强化自身的软硬实力,吸引全球制造业在印度的本土化布局。


在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多位业界人士、学者看来,印度近年以来一直在强调制造业的本土化,并且已经吸引了一批企业在印度扎根,其长期以来的一个目标对手便是“中国制造”。随着近期中印经贸关系的变化,以及全球经贸环境的变化,印度将这种竞争关系摆上台面,希望“弯道超车”。但在当前印度新冠疫情仍持续暴发、未受控制的情况下,印度所采取的激励政策较难取得明显的成果。

 

当前印度新冠疫情仍持续暴发、未受控制的情况下,印度所采取的激励政策较难取得明显的成果。-新华社


印度制造转向“自力更生


印度正试图成为全球供应链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印度疫情暴发后,印度总理莫迪在5月份推出了一项规模相当于该国国内生产总值(GDP)10%的经济刺激计划(20万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1.87万亿元)。莫迪在电视讲话中表示,这一揽子计划“将为印度的发展带来新动力,使印度走上自力更生的道路”。


莫迪希望通过利用印度的“人口红利”,效仿东南亚,将大量的工人从非生产性农场转移到工厂车间,以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中获取更大的比例。


为此,印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来吸引全球企业在印度的投资,帮助印度本土制造业的发展。


今年4月,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就宣布将推出生产关联激励计划(PLI),希望推动当地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随后在8月初,印度电子与信息技术部长普拉萨德(Ravi Shankar Prasad)在新闻会上表示,包括三星电子和苹果公司的装配合作伙伴在内,合计约22家公司已经承诺未来五年投入1100亿卢比(折合人民币约102.97亿元),用于在印度扩大投资。


尽管普拉萨德表示,这一特殊计划并不针对任何国家的任何公司,只是在国家安全、合规性等方面都有规定。但从透露的名单当中可以发现,中国手机制造商对在印度进行投资持谨慎态度,多家中国制造商并未参与PLI计划。


一名不愿具名的中国制造商高层管理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对于在印度投资,公司处于“等待和观望”模式。“自6月底印度当局禁止中国应用程序后,我们对在印度承诺任何计划或投资持谨慎态度,直到相关情况更加明朗为止。”他表示。


加德卡里的讲话则透露出更强的“竞争关系”。加德卡里在8月10日的会议上援引数据称,中国商品占全球制造业市场30%的份额,其中10个主要出口类别占中国总出口的70%,这包括电机设备等类别。


加德卡里提出,“现在是时候了……我们应该确定可以替代进口的领域,思考如何利用目前的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印度的中小型企业和工业。”


加德卡里表示,必须思考如何增加农业、农副产品加工、手摇织机、手工艺品等商品的出口。他表示,“我们正在研究建立土地储备和社会小额信贷机构的可行性,这将对中小微企业很有帮助。”


全球经贸格局的变化是印度将制造业竞争摆上桌面的一个主要因素。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刘小雪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称,在过去的政治、经贸格局下,印度只能在世界贸易组织(WTO)提出像反倾销、贸易调查等措施,而在当下的政治、经贸格局下,印度将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完全“表面化”,并提出了抵制中国产品,要发展自身的制造业的口号。


此外,刘小雪认为,目前印度提出很多针对中国进口产品、中国制造的政策还是对过去政策的延续,比如说在国防工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电力网络设施建设等方面,印度一直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保持谨慎,只不过目前为了迎合印度国内的情绪,将制造业的竞争问题白热化。

 


疫情继续暴发 经济脆弱


在疫情暴发对全球产业链格局的重塑下,莫迪的“自力更生”计划似乎迎来机遇,印度与日本、美国等国家之间的产业互动也在增强。在8月7日的印度-日本投资论坛上,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秘书长Ajay Prakash Sawhney就表示,日本公司在生产电子产品、数字显示器、半导体方面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市场份额,印度期待日本深度参与其国内市场。


此外,印度首富穆凯什·安巴尼也在7月中旬宣布,印度信实工业与谷歌达成广泛合作协议,其中就包括谷歌将构建一个自定义版本的Android操作系统和Google Play应用商店,以支持信实设计的低成本“4G甚至5G”智能手机,以抢占印度庞大的低端手机市场。


但另外一组数据则让印度制造“自力更生”计划的推进有待考验。莫迪在2014年甫一上台,便推出雄心勃勃的“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计划,其中的关键一环便是将制造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由15%提升至25%。但按照世界银行的数据,2014年至2018年间,印度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从15.1%下滑至14.8%,不升反降。


刘小雪表示,在没有疫情暴发的情况下,印度的制造业尚未有明显提升,更何况是疫情对工厂开工仍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亚太区经济研究主管高路易(Louis Kuijs)在8月11日发给21世纪报道记者的邮件中指出,随着6月下旬印度各地出现新的疫情暴发点,一些地方政府已经暂停了重新开放经济的计划,甚至采取了更加严格的封锁措施,这阻碍了其经济流动性的进一步改善。


印度经济监测中心(CMIE)也在8月初表示,在6月和7月有所改善之后,印度的失业率略有上升。一些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州成为印度新的疫情热点,这些城市也采取了进一步的封锁措施,以阻止疫情的扩散。


高路易表示,包括印度在内的多个亚洲经济体公共卫生基础设施薄弱,而有限的财政资源也限制了政府给企业等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的能力,使得这些经济体仍然非常脆弱。


法国兴业银行印度经济学家昆度(Kunal Kundu)则表示,“我们担心随着感染率的上升,印度经济复苏仍将不稳定,经济活动收缩的可能性会更大。这将延长不确定性,企业裁员和减薪的情况仍会继续。”


世卫组织表示,预计这场疫情持续时间较长。刘小雪认为,至于疫情过后,世界经贸格局的变化、以及印度是否还会采取目前的政策态度,仍需观察。



作者:周智宇,纪苏芸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