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这个光伏大年中,内卷成为核心关键词。作为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源头,硅料价格由年初每吨不足8万涨至27.07万,涨幅超过235%。上游硅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让下游光伏组件厂商压力倍增。9月30日,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东方日升五大光伏组件公司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
在2021年这个光伏大年中,内卷成为核心关键词。
作为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源头,硅料价格由年初每吨不足8万涨至27.07万,涨幅超过235%。上游硅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已经让下游光伏组件厂商压力倍增。
9月30日,隆基股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东方日升五大光伏组件公司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光伏行业健康发展的联合呼吁》,希望可以规避“抢装潮”,竭尽全力“稳供应”。
这五家公司出货量合计占到整个光伏组件市场的68%,可见硅料涨价已经对下游产业造成了严重影响。很多投资者对此不解,上游涨价,那么下游跟着涨不就好了,为何开始呼吁“稳市场”呢?究其原因就在于,组件厂商涨不起!
纵观整个产业链条,硅料是起点,EPC电站则是下游应用企业,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全部被夹在中间。
硅片由于有较高的护城河,因此能够顺利将硅料涨价转移至产业下游,而电池片和组件护城河没有那么高,向下传导成本能力有限,同时组件的下游又是电站,根本不具有话语权,因此只能被压缩利润空间,甚至惨遭亏损的命运。
从光伏企业刚刚公布的2021年三季报看,光伏产业链中上游企业的业绩明显要优于下游企业,头部企业的业绩要明显优于其他企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化格局。
究竟是何原因造成硅料不断提价呢?硅料提价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产业逻辑呢?
01 中游扩产导致的供需失衡
价格取决于供需,这是最基本的商业常识,原材料行业来说尤为如此。对于硅料而言,目前其正处于历史罕见的紧供需阶段。
所谓硅料指的是由多晶炉烧铸的硅铸锭,单晶硅片是在多晶硅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多晶硅料经过单晶炉拉晶、金刚线切割的处理,最后形成单晶硅片。
在光伏行业发展初期,多晶硅片曾被制作成电池片,但如今多晶硅片电池已经几乎被单晶硅片电池所取代。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主要的硅料生产国。2020年中国多晶硅产能约42万吨,产量39.2万吨,分别占全球总产能的75%和76%。
多晶硅是典型的重资产行业,具有耗资多、耗能高、扩产周期长的特性。基于极高的产业壁垒,导致硅料行业集中度较高,且难有新入局者,中国多晶硅前五大企业瓜分了全球市场65.3%的份额。
作者:芯锂话 来源:钛媒体
责任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