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BIPV是片“蓝海市场”潜力无穷,但作为新兴领域发展依旧不完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2022年,事关BIPV市场,又一重磅政策落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以下简称“《通用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文件指出,新建、扩建
纵然BIPV是片“蓝海市场”潜力无穷,但作为新兴领域发展依旧不完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022年,事关BIPV市场,又一重磅政策落地。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国家标准《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以下简称“《通用规范》”),自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文件指出,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以及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均应进行建筑节能设计;新建建筑应当安装太阳能系统,做到全年综合利用;新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平均设计能耗水平在2016年执行的节能设计标准基础上降低30%和20%。
规范一经出台,引发市场震动,建筑碳排放计算作为强制要求将被严格执行。“双碳”大目标背景下国内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正在稳步发展,众多利好政策推动下BIPV市场又将迎来哪些机遇与挑战?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太阳能中心主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秘书长张昕宇就目前光电建筑市场发展情况做出分析。
回顾:政策助力,BIPV迎来爆发前夜
纵观全球光伏市场及国际光伏产业发展趋势,2021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170GW,较2020年同比增长25%,再次突破历史新高!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年初预测2022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将在195GW-240GW,较2021年最高同增29%左右。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地位将不会改变。
由于目前存在多种商业模式、应用方式,对于光电建筑统计数据口径难以统一,但其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已成行业共识。据IMSIA数据统计,2019年全球BIPV总装机量为1.15GW,市场渗透率仅为1%。作为光伏行业新兴领域,BIPV正处于市场爆发前夜。
张昕宇指出,在建筑上安装光伏系统不仅能较好地解决太阳能光伏就地消纳问题,还能对项目收益率起到提升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约为40GW,以工商业屋顶建筑为主,光电建筑应用面积约占既有面积的3%。
顶层设计方面,频传利好。“碳达峰十大行动”中的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提出推广光伏发电与建筑一体化,到2025年,城镇建筑可再生能源替代率达到8%,新建公共机构建筑、新建厂房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50%。具体实施层面,今年3月,国家住建部发布“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再次明确提出到2025年新增建筑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达50GW,建筑能耗中电力消费比例提升至55%。此外,2021年起地方政府相继出台绿色建筑、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零碳建筑具体指标。这些都将成为BIPV领域未来发展的强大助力与保障。
展望:建筑行业复苏,带动市场发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光电建筑专委会组织编制的《2021中国光电建筑案例集》已于日前发布。据统计,我国目前累计安装建筑面积631万平方米,折算光伏安装面积约为162万平方米。张昕宇坚信,随着2022年一系列政策和标准的实施,中国BIPV市场将迎来大幅发展。
自疫情爆发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复苏,建筑行业逐步“回暖”,建筑市场大有强势复苏迹象,以近零能耗、超低能耗、零碳建筑为标志的建筑能源转型不断提速,发电性能不断提升,发电成本不断下降,都为光电建筑技术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必将带动BIPV市场快速发展。
纵然BIPV是片“蓝海市场”潜力无穷,但作为新兴领域发展依旧不完善,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就产品自身而言,目前光伏发电特性与建筑用能协同技术不完善,产品多针对大型地面电站要求设计生产,缺乏对建筑安全及防火性能等方面的考量。政策方面,建筑光伏相关产品、工程标准体系不完善甚至缺失,建筑光伏发电系统检测认证能力不健全,尚未形成以运行安全性和实际发电量衡量建筑光伏发电系统的氛围。
因此,持续开发满足建筑性能要求的BIPV产品及行业关键标准编制和产品检测认证成为重中之重。优秀的BIPV产品应满足防雨、防火、防风、结构安全等建筑适用性,标准的形成能尽快帮助建筑专业准确快速了解BIPV产品性能。由于各地太阳能资源差异较大,建筑朝向、安装方式与地面电站不同,对建筑的影响和贡献也各不相同,行业人员应为建筑设计单位提供准确科学的数据作为依据。施工单位应做好统筹规划和差异化方案,区分既有建筑和新建建筑,区分住宅、公建、工商业建筑的建筑要求,针对不同建筑精准施策,以示范为抓手,先易后难,稳步向前。行业协会要对优秀工程案例进行收集总结,宣传推广,发挥带头模范作用。
“双碳”目标正在重塑各行各业,绿色建筑转型势在必行,建筑与光伏深度融合成为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和可行手段。随着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既能发电、又能兼顾美观安全实用性的BIPV产品也会进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人享受到科技发展带来的零碳美好生活体验。
作者:周睿 来源:新能智库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