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能源跨界融合的谈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绿色与创新发展两层含义。”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李保东看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需要推动多种能源协同互补,加快能源与建筑、交通、工业等协同发展,创新能源数字新业态,并开展能源融合发展国际合作。那么能源融合有哪些形式?
“有关能源跨界融合的谈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绿色与创新发展两层含义。”在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中国外交部原副部长李保东看来,推动能源革命,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需要推动多种能源协同互补,加快能源与建筑、交通、工业等协同发展,创新能源数字新业态,并开展能源融合发展国际合作。
那么能源融合有哪些形式?融合的关键点是什么?能源产业应该从哪些途径来发力?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能源融合发展,共建绿色世界”分论坛现场,来自能源各界的领导、学者与企业家探讨了能源融合的必要性和多种重要方式。
融合一:新旧能源优化组合、多能互补“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能源产业转型与发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必答题。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表示,能源融合是实现能源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有效途径,也是必由之路。
他强调,一定要在确保能源安全的前提下坚定不移地实现双碳目标。“双碳目标一定要实现,但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积极而稳妥,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不能搞运动式减碳。”
在此前提下,“融合发展”就需要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优化组合,如此才能既能保证能源的安全,又能够积极推动低碳转型。
“各能源产业绝对不能够各自为战,必须深度融合、优化组合。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具有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等不足,水电也有季节性,而供能系统和电力系统需要的是稳定供应、可控可调。”向海平表示,新能源只有融合传统能源,才能够提供稳定的电力供应,反过来说煤电这样的高碳能源,也只有融合了新能源才能够实现降碳的目标。此外,能源行业内部要提高能源转化效率,减少碳排放,同时与生态治理协同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新能源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吉臻分析,在当下及今后一段时间,能源发展的主要路径应该是化石能源清洁化、清洁能源规模化、多种能源综合化。
所谓综合化就是融合,新旧能源此消彼长,逐步替代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进而实现零碳目标。从技术层面,他提出了新旧融合的三个路径:多能互补、供需互动、多流融合。其中,多能互补是指,发挥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各自的禀赋和优势,使之融合成一个能够支撑有序生活生产发展稳定的、可靠的、安全的能源系统。
他还形象地解释了传统能源的两个属性:其一是能够提供足够的电量,其二是支撑新能源。“如果没有我,你这个调皮孩子也完不成,所以叫做兜底,你有你就尽量发,你没有我顶上。”
融合二: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双向发力向海平强调,能源融合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各能源品种之间要融合,二是能源领域与用能领域融合发展。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要双向发力。能源行业作为供给侧,要积极支撑和服务用能行业低碳转型发展,助力交通、建筑、工业等用能领域降低能耗,提高电气化水平,实现绿色消费、绿色用能。”
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庞骁刚介绍,电在二次能源里面是属于清洁高效的一种能源,能源的消费侧低碳发展,需要实现高度的电动化、电气化。近年来,消费终端用电气化程度不断加深,数据显示,2020年终端能源电气消费的占比为28%,预计2030年会达到35%。
交通是能源与用能领域深度融合的一个典型领域,也是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路径。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绿色交通,新能源汽车及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得到快速增长、港口岸电不断推进。
今年3月18日,中远海运集团宣布建造两艘700TEU级长江干线电动集装箱船,全程纯电航行,并将于2023年底交付。近日,福建省工信厅和财政厅联合出台《2022年福建省电动船舶产业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大对电动船舶的全产业链政策支持力度。
招商局集团的航运等业务是“用能大户”,招商局集团总经理胡建华介绍,加快交通与能源的融合发展,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步发力,招商局作为交通物流行业的领军企业,一方面,通过源头减碳和过程降碳推动自身业务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集团在产业链、供应链中的影响力,助力社会和产业上下游实现“双碳”目标。一是推动低碳绿色港口建设;二是推动绿色公路创新;三是推动低碳航运转型;四是通过园区的运营管理助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
融合三:技术、市场手段与能源发展融合“能源融合从技术的层面来讲,就是发挥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禀赋优势,融合成为稳定、可靠、安全的能源,将供需互动融合到一起,发挥现代信息化技术,使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多流融合。”刘吉臻表示。
在能源融合方面,中国能建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介绍,中国能建作为中国能源电力领域的国家队、排头兵,有着诸多项目实践。主要聚焦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利网、生态网、产业网、文化网“七网”深度融合,突出跨界融合、要素融合、产业融合、区域融合“四大融合”,围绕“新能源大能源、新基建大基建、新能建大能建”建设,融合能源、融合基建、融合能建,让融合无处不在,向着“交融(多能互补、绿色转型),数智(数字赋能、智慧物联),联通(国际合作,互联互通)”三大趋势蓬勃发展。
技术支撑之外,能源融合发展离不开市场发挥作用。向海平表示,能源融合发展,需加快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积极推进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以市场化方式引导消费侧绿色低碳转型。“用电力交易、绿证交易、用能权交易、碳排放权交易等市场手段促进能源消费侧多用绿色电力,为传统发电、新能源的发展与消纳提供支撑保障,实现绿色发展。”
作者:齐琛冏 来源:环球网能源频道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