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也是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
绿色低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途径,也是高质量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支持山东在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基础上,着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动力,加快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山东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人口、经济总量均占北方地区的五分之一以上,同时山东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量均居全国前列,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的格局具有典型代表性。推动山东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躲不开、绕不过且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支持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探索形成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路径模式,是国家所需和山东所能的结合,有利于在全国范围内起到攻坚、突破、示范效应。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
山东是我国工业门类最齐全、基础最雄厚、结构最完善、配套最完备的省份之一,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前三位,46种产品产量居首位,在全国工业和制造业版图中举足轻重。特别是山东近年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2021年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四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1.7%,较2017年提高10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8%,较2017年提高11.8个百分点;入选国家级战略性产业集群7个,数量居全国首位。但同时,山东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仍面临产业结构总体偏重等问题,绿色发展任务依然紧迫。
《意见》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依托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打造全国重要的区域创新高地和科技创新策源地,培育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探索形成新旧动能转换的路径模式。这既是对山东近年来新旧动能转换成效的高度认可,也是未来政策的接续。例如,2021年山东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5万亿元,培育了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蓝海、橙色云4家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工业互联网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意见》支持山东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山东是海洋大省,海岸线占全国的六分之一,集聚了全国三分之一的海洋人才,经略海洋具有先发优势。《意见》提出,建设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基地,建设国家深海基因库,打造集成风能开发、氢能利用、海水淡化及海洋牧场建设等的海上“能源岛”。支持布局建设北方海洋环境应急处置中心等,对山东海洋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对于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山东是能源消费大省,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风电、光伏、核能等新能源,培育壮大风光核储氢、生物质能、抽水蓄能等新能源产业,能源结构持续优化。截至今年6月底,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658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37%,其中光伏、生物质发电装机持续保持全国第一位。但值得注意的是,山东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尚未得到根本性转变,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68%,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压力仍然很大。
《意见》明确,在确保能源安全可靠稳定供应的基础上,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山东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海上风电、海上光伏、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一体都具备打造千万千瓦级电力基地的条件,具有广阔发展前景。《意见》指出,支持山东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打造千万千瓦级深远海海上风电基地,利用鲁北盐碱滩涂地、鲁西南采煤沉陷区等建设规模化风电光伏基地。通过这些措施,到2025年,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有望达到1亿千瓦以上,较2020年实现翻一番。此外,山东在核电开发、核能利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很多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意见》明确,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在胶东半岛有序发展核电,推动自主先进核电堆型规模化发展,拓展供热、海水淡化等综合利用。
构筑美好生态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意见》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七项重点任务之一,提出了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升生态系统功能和碳汇能力、持续改善环境质量、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建立绿色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等任务举措。这充分表明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最终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发展成效。
近年来,山东全面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新旧动能转换深度融合,与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建设海洋强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等有序衔接,实施蓝天白云净土保卫战、“四减四增”行动等一系列举措,抓环保、强生态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山东细颗粒物(PM_2.5)平均浓度为39微克/立方米,较2013年改善六成;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提升至75.2%,同比改善13.1个百分点,提升比例全国最高;累计建成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16家、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7个,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扎实推进黄河大保护,确保黄河安澜,是治国理政的大事。《意见》中明确,深入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创建,全面保护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开展黄河下游“二级悬河”治理,实施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引黄涵闸改建工程,推动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加强黄河口地区、东平湖蓄滞洪区综合治理,确保黄河下游长久安澜。
此外,《意见》提出的一些开创性举措,例如,运用水权交易、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碳汇补偿和交易、绿色消费激励、绿色金融等市场化手段,推行碳汇本底调查、碳储量评估、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核算等精细化管理模式,严格实施水资源保护利用制度和自然岸线保有率目标管控等治理标准,在全国都具有重要示范效应。
东风浩荡,时不我待。山东应紧紧抓住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战略机遇,积极开展先行先试,探索更多工业大省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更早实现“双碳”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中国工程院院士)
作者:王金南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