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光伏行业依旧火热,供需两端高速增长,唯有股价一路下跌。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累计新增光伏装机达到78.4GW,同比增长154%,接近 2022年全年装机水平。年初,各大机构预测今年全球光伏装机约为350GW,伴随着产业链价格下降,该预期不断上调,目前预测有望突破400GW。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统计,光伏制造四个主要环节,即多晶硅、硅片、晶硅电池、晶硅组件,上半年产量分别超60万吨、250GW、220GW、200GW,同比增长幅度均超过60%。
上半年,光伏产业链中有23家上市公司营收超过50亿元。其中16家公司营收同比增长超过20%,9家公司实现净利润同比翻番。
光伏企业赚到了钱,但二级市场的股价却一路下跌。以半年报发布截止日(8月31日)为观察时点,可以看到,大部分上市光伏企业的股价相较去年同期大幅下跌(见上图)。
以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为例,三家公司的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高达324.6%、187.8%、183.8%,但股价较一年前跌去了38.4%、53.2%、42.2%。而同时期,沪深300指数的跌幅仅为7.62%。
二级市场的投资者们不再相信“光”了吗?当前,行业短期产能过剩、出口形势复杂等因素带来的担忧,战胜了看好光伏行业长期需求的信心。
龙头企业则一边警示产能过剩风险,一边纷纷抛出融资、扩产规划,试图在技术迭代的趋势中巩固自身地位,以迎接下一轮产业周期。
全产业链凶猛扩张两年多后,中国光伏走到了新的节点。谁有足够厚实的家底应对挑战?
全行业大降价,电站最受益
综合各机构预测数据,2023年底,全球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四个环节的产能将超过800GW。如果所有扩产公告基本按期实现,硅料、电池片环节产能将超过1100GW,硅片、组件环节产能将达到900GW。这将远超2023年、2024年480GW~550GW的组件需求。
而根据CPIA数据,中国近两年在所有环节的产能占比均超过80%。
产业链各环节,尤其是硅料环节的产能跃进,带来了供需关系的转变,2023上半年,硅料价格猛跌,下游环节也随之降价。
硅业分会6月末的数据显示,硅料环节,国内单晶致密料成交均价为6.57万元/吨,较去年30万元/吨以上的高位跌去八成;硅片环节,M10 单晶硅片(182mm/150μm)成交均价为 2.80 元/片,G12 单晶硅片 (210mm/150μm)成交均价为 3.75 元/片,较去年高点跌去六七成。
光伏咨询机构PVInfoLink数据显示,6月底,P型182mm/23.1%电池成交均价0.7元/w,210mm/23.1%电池成交均价0.73元/w,较去年高点跌去四五成;组件环节,182mmP型组件成交均价1.40元/w,210mmP型组件成交均价1.41元/w,较去年高点跌去三成。
受价格下跌的影响,不少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其中,隆基绿能上半年计提了19.9亿元资产减值损失,接近2022年全年水平,其中17.5亿元为存货跌价损失。此外,通威股份、晶科能源、TCL中环、天合光能等头部公司的减值准备也大大增加。
通威股份、协鑫科技、大全能源、新特能源,以及未上市的东方希望,是硅料环节五大巨头。上半年,几家上市公司仍然保持着较高的毛利率,但相较去年同期明显下滑(见下图,标红为毛利率净利率降低的公司)。
其中,通威股份同时也是电池片环节的龙头,并于去年开始加码组件业务。布局下游产业链,使得通威的毛利率比其他硅料企业更低,但也分散了单个环节利润波动的风险,毛利率降低的幅度更小。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专家组副主任吕锦标曾对《财经十一人》表示,硅料环节前期投资大、生产灵活性有限,最受不了过剩。不过,今年的降价更多是基于供给增加后供需关系的扭转,以及对未来过剩的预期,而非真正的过剩。
吕锦标指出,今年硅料并未明显过剩,一些新进入的企业提产速度不及预期,预计总产量约150万吨(折合约600GW),真正的过剩将发生在明年,尤其是一季度。
据硅业分会统计,2023年底,硅料产能将达到285.2万吨。新增产能中,约75万吨将在四季度投产,由于这部分产能需要时间爬坡,假设2024年不再扩产,2024全年硅料产量将达到230~250万吨(折合约920GW-1000GW)。2023年12月单月硅料产量或将达到20万吨,考虑到年底各环节企业都需要清库存,如果明年一季度再遇上需求淡季,届时供求矛盾将十分突出。
投资者对于硅料环节的“过剩”预期已经反应在了股价上。从当前市盈率(8月31日)来看,四家公司硅料环节上市公司的市盈率在2.3倍~6.3倍不等,明显低于其他环节10倍以上的估值。
硅片环节则在逐渐分化。TCL中环、隆基绿能、弘元绿能、双良节能、京运通是硅片环节的主要上市公司。2023上半年,中环、隆基、弘元绿能的毛利率均有所提高,而双良、京运通的毛利率则明显下降。此外,弘元绿能的营收、净利规模较去年同期明显下滑。
总体而言,硅片环节的两大巨头中环和隆基上半年保持了不错的业绩。不过,上半年硅片相关营收仅占隆基整体营收的22.5%左右,而隆基并未详细披露分环节毛利率。中环的硅片业务约占整体营收77%左右,毛利率24.88%,较去年同期提升6.44个百分点。
上游硅料价格回归,有利于下游利润的修复。上半年,电池、组件环节及一体化企业,毛利率也有所提升。
不过,吕锦标指出,目前光伏下游非一体化的硅片产能过剩严重,硅料释放的利润,未来很难在硅片端停留,电池往N型提效过程中享受一定的利润,但最终主要流向终端电站,利好需求端。
作者:郑慧 来源: 财经十一人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