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国家电网公司农村可再生能源分散接入电网实验研究项目蒙东分布式发电/储能及微电网接入控制试点工程通过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联合验收。
“这不仅解决了牧民用电问题,更重要的是,这在微电网建设与大电网协调客户方面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为我国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提供了重要示范。”国家能源局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评价称。
而本月早些时候,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指出:要按照集中开发与分布式利用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推进太阳能的多元化利用,同时支持建设以“自发自用”为主要方式的分布式光伏发电。
种种迹象表明,正在经历严冬的光伏产业或将迎来分布式发电这个“速效救心丸”。
大型光伏电站远水难解近渴
两年前,中国的光伏产业如日中天:光伏产能约为10吉瓦,占到全球总产量的50%;90%以上的产品出口海外,毛利率大约在30%左右。可随着大批投资者的涌入,光伏产业开始出现产能过剩;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和“双反”调查更是让中国光伏的出口梦破碎。
而目前创造出全球光伏80%产能的中国,仅占据全球光伏应用市场的0.8%。正因为此,“出口转内销”自然成了破解我国光伏业产能过剩的良策。
北京新材料发展中心新能源部项目主管常春博士告诉记者,拓展国内光伏市场的主要途径就是发展大型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发电。
“但是,大型光伏电站目前存在着并网的难题:这是因为中国太阳能资源大规模集中地区和电力需求集中地区存在上千公里的空间跨度,所以需要长距离输电,这会造成光伏发电的"不经济"。而太阳能本身的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带给电网的冲击在当前也很难通过比较经济的方式解决。”常春说。
实际上,这种并不经济的大型光伏电站已经在中国“遍地开花”。
不过,正如常春所说,并网难是它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据中电联的统计,2011年国内光伏系统并网率仅为73.4%,有近1/4项目未能实现并网。
“随着国内外光伏电价补贴的逐年下降,投资大型光伏电站所承受的风险可能会进一步增大。所以,从经济性的角度看,以"自发自用"为特点的分布式发电在现阶段会更具可行性。”常春补充道。
分布式光伏发电受青睐
史立山的看法与常春类似。在7月召开的2012中国光伏产业领袖峰会上,他就曾表示,虽然各地建设大型光伏发电站的积极性很高,但是近期并不应该以此为主,而要开放用户端市场,支持用户自主地建设“自发自用”的光伏系统。
除此以外,《太阳能光伏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太阳能发电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本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十二五”规划也从不同角度,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
其实,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大规模发展与建筑相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
据常春介绍,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德国就推出大规模屋顶光伏计划。目前,德国光伏发电80%的装机来自屋顶电站;而美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的此类光伏建筑也随处可见。也正是由于这些国家屋顶光伏的蓬勃兴起才拉动了中国光伏企业90%以上的市场需求。
而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当下的中国,已然受到很多企业的追捧。江苏辉伦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致力于光伏电站投资建设的企业。其市场部经理袁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辉伦非常看好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前景,他们将在今明两年加快在东南沿海的商业布局,而这其中,商业建筑的屋顶光伏将会成为主要业务。
“救命稻草”?
久旱逢甘霖,分布式光伏发电无疑让目前处于“寒冬”的光伏企业看到了希望。
中国太阳能学会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分布式光伏发电将增加光伏的安装量,这对于光伏产业来说是一个利好消息,但是仅凭这一点并不足以"拯救"光伏产业。”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分布式电力与储能技术研究组的裴玮也向记者表示:“不论是发展集中式的大型光伏电站还是采取分布式光伏发电都只是路线上的区别,并不能以此作为拯救一个行业的"特效药"。”
“尽管目前看来,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光伏产业目前的状况。但是也需要注意到,目前较小规模光伏在并网、上网等政策上仍未完全理顺。此外,要使光伏产业健康发展,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恶性竞争也非常关键。”裴玮进一步解释道。
他认为,过度投资使得光伏产业“一夜之间”产能过剩。尽管国家目前已经准备了诸多启动国内光伏市场的举措,但是不能再重蹈“过犹不及”的覆辙。
“如果引导与规划正确,且未来智能电网和电力市场能够逐步建设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还是大有前景的。”裴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