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的中国光伏行业正在面临着历史上最艰难的时刻。就在9月6日,一场新的行业危机给光伏大佬们带来了更大的麻烦,整个行业甚至有可能就此垮塌。
当地时间9月6日凌晨,欧盟委员会终于发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倾销调查的立案通知,这就消息意味着,全球最大的光伏产品市场与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间一场涉及贸易额超千亿元的诉讼战已经打响。
但是,遗憾的是,在这场生死存亡的危机面前,中国光伏业似乎毫无应对的办法,任人宰割也好,束手无策也好,背后凸显的是这个产业的混乱与过剩现状,光伏产业重新崛起任重道远。
面对行业最大危机光伏大佬们却无暇顾及
9月5日这天,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忙碌的穿梭于“中国光伏大会”的会场,频繁的与合作方会面,以期在这个特殊时刻获得更多的支持。
而他以往最大的竞争对手,尚德电力董事长施正荣此时并未出现在会场,由于一家子公司近期为尚德带来的诸多麻烦,施正荣正在被各种不利消息所包围。前光伏业首富,江西赛维董事长彭小峰也已经几个月没有在公众的视野内出现,在政府的援助资金之外,彭小峰正在忙碌的寻找更多的融资渠道,以应付随时有可能断裂的资金链。而此次大会的赞助方之一,保定英利却更多的在会场内为自己的新业务——橄榄油做着宣传。
当昨天上午,欧盟决定启动反倾销立案调查的消息传来后,也只有英利在第一时间发布了一份声明。这份简短的声明除了表态将“密切配合调查”外,剩下的呼吁欧盟停止贸易保护内容显得异常无力。
事实上,由于市场对这一不利消息似乎早已有所预料,美股市场的中国新能源板块仅在今日收盘之后小幅下挫,对欧最大的出口商英利新能源甚至股价上涨7.5%。
但在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看来,尽管仍有长达9到15个月的应诉期,最终结果也仍有变数,但这期间市场的不利影响仍将提前释放。
“不管是中国企业,还是欧洲企业,立案之后就会在一个完全不确定的环境中间去进行经营。你加税加多少不知道,最后这个案子成立不成立也不知道,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协议会有很多保留条款,如果有税谁负担?这样投资人的投资很可能会暂时停止。”高纪凡称。
中国光伏产业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欧洲市场的支撑。中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在2011年对欧盟的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204亿美元。中国的光伏产品约九成出口海外,其中欧盟市场占了中国光伏出口市场的六成。对于大部分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欧洲市场意味着超过50%的出货量份额。如果欧洲市场的大门关闭,中国企业巨大的产能恐将无处释放。
政企联合游说全无效果非市场经济地位应对乏术
英利总裁助理陈卓此前表示,中国企业对欧盟反倾销案最大的希望还是阻止立案。包括业内也期许中国政府是否会出台反制措施来应对,但是至少从目前的事态进展看,中国光伏企业扭转局势的最大希望已经破灭。
事实上,在欧盟宣布接到起诉的45天内,英利、尚德、天合、阿特斯四家最具代表性的大企业已经不停的在进行游说以获得更多的支持。此前,四家企业和中国机电商会相继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并上书中国商务部。此外,甚至一度采取了工人罢工的方式以期引起政府重视,但并未获得实际效果。
而在当时,默克尔访华也被陈卓看做是可以利用的游说机会。尽管中欧之间的光伏贸易纠纷确被列入了默尔克的访华议程,但事实上就在默克尔发出支持自由贸易的表态后两天,欧盟委员会决定立案的消息就有了风声。而在立案结果公布之后,四家企业除了发表声明表示“不公”外,也并没有公布具体的应对措施。
事实上,由于美国的双反初裁结果已经公布,高达30%到250%的处罚税率将给欧盟的调查结果提供巨大的暗示,中国企业的应诉过程不会顺利。
高纪凡坦承,“从概念上来讲美国的反倾销税率当然是一个很大的参考标准,但是从程序上来讲,毕竟欧盟反倾销税的统计办法和美国是有差别的,所以也不能说是完全一致的。”
而在高纪凡看来,中国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是中国企业应诉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由于欧盟暂未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欧盟委员会对中国光伏企业倾销事实的认定将选取一个市场经济国家作为替代国,以对中国光伏产品的正常市场价格进行判断。在欧盟的立案文件中,这一替代国被选为了美国。
“美国是起诉方自己选的,肯定是对我们最不利的。”陈卓告诉,“美国的生产成本在全球来看都比较高,以他们的价格作为正常市场价格肯定是不合理的。”
但弘亚世代副总裁刘文平认为,即使不选美国,只要有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这一前提,无论选择谁做替代国中国企业的倾销事实都很容易被认定,唯一差别只是税率的高低。
“因为中国的生产成本确实全球最低,而且企业的销售价格不但低于竞争对手,也低于自己的生产成本。但这是市场原因造成的,欧盟委员会在裁决时应该考虑到这种主观性的因素。”刘文平说。
不过据陈卓表示,欧盟委员会在做出裁决结果之前,除了要对倾销事实进行认定之外,还要考虑中国的低价产品是否对欧盟相关产业造成损害,以及对中国产品进行处罚是否会对这个产业造成更大伤害。而后两点,是中国企业仍有可能争取为自己开脱的关键。
过度投资导致无序竞争光伏产业攘外需先安内
中国光伏产业的混乱现状在这次应对欧盟反倾销调查中通过一个小插曲可以显现出来。
9月5日,正当各方在煎熬中等待欧盟宣布立案的结果时,光伏业内某专业网站又曝出了英利和塞维以超低价向欧洲客户出售组件的消息。这无异于等于承认,中国光伏业确实在向欧洲低价倾销。英利和塞维马上否认了相关指控,并呼吁业内应共同对外,危机时刻不应互相拆台。
事实上,即使在欧美贸易战打响之前,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已经麻烦不断。在经历了2010年的业绩辉煌之后,整个2011年,所有中国新能源上市公司几乎全线亏损。尚德、赛维等行业龙头企业紧急公布裁员计划,新上项目过快导致资金链骤紧,当地政府不得不出面兜底。
而在一年内的中小企业老板跑路和倒闭潮中,光伏行业也占据了主流。高纪凡认为事实上,即使在欧美贸易战打响之前,中国的光伏产业也已经麻烦不断。
在经历了2010年的业绩辉煌之后,整个2011年,所有中国新能源上市公司几乎全线亏损。尚德、赛维等行业龙头企业紧急公布裁员计划,新上项目过快导致资金链骤紧,当地政府不得不出面兜底。,如今中国光伏业的状况是内忧大于外患,前几年的过度投资才是造成今天行业危机的最主要原因。
“当年的投资增速超过了100%,到150%,供求关系一下子就失衡了,结果导致价格竞争恶性循环。从去年一季度到今年的第二季度,每个季度的价格下降都是在10%—15%,你想一个行业每个季度都10%—15%的下跌,这是什么状况?”高纪凡说,“贸易保护的源头在哪里?源头就是过度竞争,没有过度竞争,贸易保护的风声都起不来。”
事实上,对于中国企业对倾销事实的辩解,外媒的普遍质疑正是长期持续的负毛利。“国外的企业为什么没有过度竞争?我个人认为是和中国整个的企业环境有关系。”高纪凡称,“现在一些企业竞争力不行了,应该让他正常的破产、整合,但现在地方政府在这里施加很大影响,结果该破产的没办法破产,导致整个行业发展畸形。”
但目前,欧盟的立案决定无疑对行业造成更大冲击,而行业内的主流意见仍是希望政府出面兜底。据媒体报道称,国内光伏第一大省江苏省地方政府正在酝酿推动更多的扶持政策,之前的政策也将进一步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