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天合光能股价报收于4.62美元,当日下跌0.18美元。该股已持续下跌很长一段时间了,在过去三年累计跌幅已超过85%。然而,考虑到天合光能是一家中国太阳能公司,这倒也不算太糟糕。其竞争对手尚德电力(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股价也大幅下跌。这两家中国太阳能公司目前的市值是各自在2007年时候的2%左右。上周五,英利绿色能源股价在纽约暴跌7.3%,该股股价目前接近五年来的最低价位。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的股价纷纷惨遭腰斩,而且势必还要进一步走低。这些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的前景真不妙。
更为重要的是,该行业看似无解的诸多问题凸显出中国产业政策所存在的局限性以及即将发生的失败局面。这并不是说中国政府没有实现他们雄心勃勃的目标。他们计划打造一个能够在世界上占据霸主地位的太阳能产业,而且他们获得了成功。他们利用国有银行提供宽松信贷(低息贷款或许总计高达180亿美元)来帮助太阳能电池制造企业,而且据一些人所说,还通过发放补贴来给予支持。由于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中国太阳能制造企业纷纷开始迅速扩张。中国公司目前掌握着全球70%的太阳能电池片产能。
这就造成产能过剩。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 ProSun主席米兰•尼茨施克(Milan Nitzschke)在上月底发布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巨额补贴及政府干预促使产能过剩程度高达中国消费总量的20倍以上,而且接近全球总需求的两倍。”该联盟声称,中国生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有90%必须依靠出口,而且中国政府利用补贴来帮助这些光伏企业维持经营。
以德国SolarWorld为首的欧洲光伏制造商联盟EU ProSun已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中国太阳能产业补贴是非法的。欧盟委员会已经在调查有关中国太阳能制造企业一直在欧洲倾销产品的指控。今年7月,EU ProSun向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反倾销申诉。许多欧洲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企业表示,中国光伏企业一直以比他们成本低80%的价格销售产品。
中国太阳能电池厂商显然担心欧盟委员会进行的这些调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市场,欧洲在中国太阳能企业去年销售总额中占到270亿美元的份额。这相当于中国光伏产业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而且在中国对欧盟的全部出口总额中占据7%的份额。
另一方面,美国在中国太阳能出口总额中占据7%左右的份额,导致美国太阳能产业也在要求对中国太阳能制造企业实施贸易制裁。
以SolarWorld美国分公司为首的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已经获得了初步的压力缓解。美国商务部今年5月份做出初步裁决,向中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征收介于2.90%至4.73%的反补贴税——以弥补中国政府实施产业补贴所造成的不公平影响,还外加大约31%的反倾销税。本周三,美国商务部将宣布其最终裁决,各大太阳能制造商都希望惩罚力度会进一步提高。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预计会在11月公布其最终裁决。去年,该委员会以6:0投票支持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几乎没有任何分析师预期上述初步裁决会发生逆转。
中国太阳能制造商已经为大西洋两岸的严厉制裁做好准备。第一步,他们目前开始使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生产的零部件。这个策略通过技术手段避免了美国征收的惩罚性关税,至少目前是如此。美国太阳能制造商希望美国商务部扩大惩罚性关税的实施范围,从而弥补中国企业采取上述策略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不管怎样,中国太阳能制造企业知道,要想避免沉重的贸易制裁,他们将不得不想出更一劳永逸解决办法。他们最新拿出的策略是收购欧洲的竞争对手。广东爱康太阳能公司今年夏天收购了荷兰Scheuten Solar公司,韩华新能源公司最近宣布计划收购德国的Q-Cells公司,韩华公司称此举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欧洲的贸易制裁。
但其中存在的唯一问题是,由于欧洲的生产成本比中国高出40%,将制造业务安设在欧洲不会产生预期效果。当然,还存在一些替代选择。中国浙江太阳光电能源公司表示,今年将把太阳能电池板组装生产线迁移到土耳其,而分析师也预计中国太阳能企业将纷纷把产品生产迁移到泰国、印度、斯里兰卡以及台湾。然而,中国太阳能制造商仍将面临生产成本攀升的问题。例如,在台湾,生产成本仍然比海峡对岸的中国大陆高出15%。
当然,生产成本是至关重要的。即使中国在制造业方面拥有各种优势,但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每销售3元的产品就得蒙受1元的亏损。
行业全面亏损意味着中国政府必须向他们这个“世界主导产业”抛出救生圈。在9月份的最后一周,《中国证券报》报道说,专门负责执行中国政府相关政策的国家开发银行将优先考虑向中国最大的12家太阳能公司提供帮助。
中国政府向吞噬大量信贷的太阳能产业提供更多贷款的做法充其量只是一种短期的应对策略。
唯一真正的解决办法是关闭太阳能产品生产线,从而使产能与需求相符。尚德电力目前关闭了旗下四分之一左右的太阳能电池片生产线,而且似乎天合光能也将在未来几个月内缩减生产线。
此外,中国政府或许将迫使其他太阳能制造商也缩减生产线。国家发改革委希望淘汰中国三分之二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企业。只有几家最大的太阳能制造企业将会生存下来,虽然他们目前无法独立生存。
现在,中国不得不拆掉辛苦打造起来的太阳能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