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式太阳能光伏电站:68个公章的尴尬现实

2012-10-23 10:34:27 太阳能发电网
在上海市闵行区山花路的一幢高楼里,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建起了一座家用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如今,这个电站已运行了近6年,年发电量超过3000度,度电成本接近1元。如果以该发电站全运行周期25年计,刨去设备折旧及系统维护费用,平摊下来度电成本甚至可低于目前国内普通火电厂水

 

  在上海市闵行区山花路的一幢高楼里,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所长赵春江建起了一座家用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如今,这个电站已运行了近6年,年发电量超过3000度,度电成本接近1元。如果以该发电站全运行周期25年计,刨去设备折旧及系统维护费用,平摊下来度电成本甚至可低于目前国内普通火电厂水平。
  但这个家庭式光伏电站从动工第一天起就磕磕绊绊。据了解,这个电站从递交申请材料到最终拿到核准批文,一路上历经无数部门多达68个公章的审核,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于电网部门。建成运行后,赵春江发现这个电站特别是光照条件好的时候发出的电满足家用绰绰有余,急需输入当地电网。但一涉及多余电量上网,碰到的问题更大:我国电力部门使用的是单向电表,无论是流进还是流出的电量,都累计用电度数。也就是说,赵春江除正常交电费外,他每年还得为自己生产的电额外上交1250元钱。 “我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发展绿色电力,到头来还要倒贴钱,还弄得电网部门不高兴,这让人十分不解。”赵春江如是说。
  赵春江的遭遇可谓光伏发电在国内发展所遇困境的一个缩影,类似的遭遇已成为普遍现象。中国证券报此前曾报道过,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家大型光伏企业2010年曾建起当地第一个示范性的屋顶光伏电站,但运行至今,每天所发电量被电网要求“不得超过企业单月平均用电量的30%”,否则不予并网。如今,“30%发电量上限”已成为众多有志于发展分布式光伏电站的企业的“魔咒”。
  过去几年,西部大型电站及中东部“金太阳”示范工程成为国内光伏发电发展的主要形式,但到2011年底300万千瓦装机中大部分在“并网”问题上卡了壳。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调查了解,西部电站在去年8月国家发改委出台固定上网电价政策的推动下迎来一股装机潮,但“车(电站)多路(并网通道)少”的现实下,很多电站建成后都不能如期拿到电网部门的并网许可证。一时间,“并网许可证”奇货可居,不少企业甚至出高价四处求购。
  而在“金太阳”工程方面,截至今年上半年,在金太阳工程批复项目主体工程完成并网的106个项目中,实质被国家电网认可和许可情况下进入电网系统发电的项目不超过10个,90%甚至更多的项目如今都躺在屋顶上“晒太阳”。
  按照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白建华的解释,太阳能同风能一样,由于存在间歇性和不稳定性弊端,并入电网后将影响电网的稳定运行,此前酒泉风电大面积脱网事故已引起电网警惕,因此在吸纳风电和光伏发电方面电网更加谨慎。
  对于此说法,上海太阳能学会理事洪崇恩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集中大规模并网可能确实存在对电网安全运行的不利因素,但化整为零且在用户侧并网的分布式发电则完全可规避这一问题。
  “目前国内家庭光伏电站发出的直流电,经过逆变器转化为220V、50HZ的电流,正负不超过0.5Hz,稳定性甚至超过大电网正负1HZ的不稳定偏离值,怎么会影响电网安全运行?”“技术上不成问题,从运行经验上来看,欧美国家已给我们提供了镜鉴。到目前,德国分布式光伏装机已占光伏发电总装机的90%以上,美国甚至达到95%,却未听说出现多大问题。为什么国内就不行?”洪崇恩对记者抛出一连串反问。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国内光伏发电市场一直不能大规模启动的根源在于“并网难”问题,而这一问题的实质则在于“用电户每多自发自用一度电,则意味着电网减少一度电的收入,这显然触及电网的核心利益。”这是业内心照不宣的秘密。




作者: 来源:中国证券报 责任编辑:郭燕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