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光伏产业的爆发式增长已一去不复返。2001年~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平均年增长率为58.6%。2012年,即使有政策的大力驱动,全球光伏装机容量增长率预计也仅约22%。
目前,欧洲的光伏上网电价已经低于每千瓦时20欧分,光伏发电已经进入了平价消费时代,意味着已不再需要国家的补贴。这主要因为光伏组件价格下降非常快。中国的光伏组件在欧洲的销售价格已经低于每瓦0.5欧元。这主要因为包括多晶硅在内的光伏材料产能严重过剩,价格迅速下跌。2011年全球多晶硅产能达40万吨,实际产量为24万吨,其中,中国的产量为8.4万吨。2011年,多晶硅的价格约为每公斤67美元,到2012年3月份,其价格已降至每公斤28美元以下,目前其实际价格已降至每公斤22美元。
“双反”等同自杀
9月份,笔者参加了欧盟的欧亚论坛。来自欧盟的嘉宾一致认为,“双反”不但对中国无利,对欧洲也无利。欧洲光伏产业工业协会(EPIA)执行主席默里-卡梅伦(Murray Cameron)认为,“双反”等同自杀。他用数据进行了分析,第一,中国的光伏组件80%出口到欧洲市场,欧盟的企业在光伏组件领域所占份额并不多,但获取了光伏产业链中约370亿欧元的市场份额(欧盟光伏市场总份额约为580亿欧元);第二,欧盟的企业在逆变器、工程建设等光伏领域所占份额约是64%,远高于中国企业的份额;第三,欧盟的企业获取了每年约为80亿欧元的光伏电站运行维护费用,中国的企业在该领域收益颇微。所以,欧盟的企业比中国的企业更占优势,开放的市场对欧盟完全有利。
9月22日,西门子宣布停止光伏和光热业务,准备转卖。这样的产业巨头都已无法发展,可见,光伏产能过剩已是全球性问题。光伏企业要做的是,共同推动成本降低、技术进步、开拓市场,“双反”对任何一方都不利:这是行业的共识和结论。政治家为了一些利益诉求,可能不这么认为。欧盟最终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现在不好判断。
分布式市场启动
最近,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李克强先后多次批示,要研讨解决中国的光伏产业危机。这些批示已下达至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电监会等部委。它们最近都动作频繁。对光伏产业而言,目前有三重利好。
第一,中国将启动共约16吉瓦装机容量的光伏市场,其中分布式光伏项目约15吉瓦,金太阳工程约1吉瓦。9月28日,国家能源局正式公布了《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根据该《通知》,中国将启动每省500兆瓦装机容量的分布式光伏市场,全国共约15吉瓦。同时,能源局、科技部、财政部等将会再启动共约1吉瓦装机容量的金太阳工程。这样,共约有16吉瓦的市场容量来“拯救”光伏产业。此外,无电地区电力建设、新能源示范城市等项目也都要启动。
第二,分布式光伏并网的问题已得到解决。为了解决并网问题,国家能源局曾发布337号文《关于加强金太阳示范项目并网管理的通知》,国家电网公司紧接着发布了100号文进行回应。实际上,国家电网公司一直在跟踪分布式光伏并网的问题。最近,针对解决分布式光伏并网问题,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发表了备受业界称道的“六字箴言”:欢迎、支持、服务。国家电网公司的支持力度前所未有。国家电网公司日前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并网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在11月1日正式实施。该《意见》的要点:各地(市)公司客户服务中心负责接入申请材料审核;总装机300千瓦以下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不要求项目业主开展接入系统设计,由地(市)公司客户服务中心根据项目业主提交的项目资料研究制定接入系统方案;总装机容量300千瓦及以上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地(市)公司经研所开展接入系统设计;500千瓦以下项目免收系统备用费,已按变压器容量交纳电费的也免收;拟以380伏电压等级接入的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由地(市)公司营销部审定接入系统方案;支持接入380伏的就地消纳;380伏接入的分布式光伏不用签调度协议;用户侧并网的系统可采用无线通信,不必使用光纤;逆变器应符合技术标准,权威部门检测或认证等。当然,分布式光伏发电倒送大电网在技术还存在一定难题,比如大规模逆功率流倒送会影响电网安全,这需要时间来研究解决。
第三,光伏电价补贴资金拖欠问题将得以解决。目前,包括风电、光伏等大型电站的上网电价补贴只支付到了2010年9月,国家的补贴资金严重不到位。这令发电企业难以承受。好在目前该项工作已全部转移到财政部。财政部正在进行逐项清理,解决该问题。
这三重利好,意味着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市场将要大规模开启。
60亿难以拉动1500亿投资
《关于申报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示范区的通知》中规定,在电网销售电价的基础上给予分布式光伏项目0.4元的固定度电补贴。以此计算,国家财政需要每年对15吉瓦的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补贴大约60亿元。如果依照每瓦光伏组件产品10元计算,15吉瓦的光伏组件约为1500亿元。目前,光伏制造企业资金链面临断裂,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该问题,可能等不到国家项目的启动,很多企业就已经倒闭了。因此,政策意图用60亿元带动光伏制造企业投入1500亿元,如果没有顺畅的融资渠道和政策,项目实施还是会遇到很大困难。所以,有了国家项目、财政资金、国家电网公司的支持,还需要精心设计商业化运行模式并解决光伏制造企业资金链和项目开发的融资问题,加上政策的通盘考虑,才能真正“救市”。
上述文件规定,分布式光伏发电要在现有的电网销售电价基础上进行补贴。这就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中国的建筑用途千差万别,带来的是电价和用电量差别巨大。比如,如果某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在居民用的建筑上,该项目业主向电网售电,将获得每千瓦时0.9元的电价(电网公司支付0.5元的居民电价,国家财政补贴0.4元);如果上述项目建设在商业用的建筑上,该项目业主将获得每千瓦时1.3元的电价(电网公司支付0.9元的商业电价,国家财政补贴0.4元),这样同样装机容量的项目就会收入差距很大。这在操作层面执行难度太大,比如,业主可能会挑肥拣瘦,为获取更高利润,宁愿将项目安装在光照条件不好的商用建筑上;再比如,安装在商住两用建筑上的项目,就很难界定其电价。现行文件规定的政策是不是最好的模式,补贴资金是否能落实?这些都需要思考。因此,中国应该不分何种建筑用途,在上网脱硫电价(大约每千瓦时0.35元,由电网公司支付)的基础上,参照每千瓦时1.3元的商业电价,实施每千瓦时约0.9元的统一的固定电价补贴。这比起每千瓦时0.4元的补贴,每千瓦时要多补贴约0.5元,国家财政15年共多要支付大约1千亿元的补贴。但是,这样的政策能够比较顺利实施,对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利。
此次“拯救”光伏产业,意在解决产能过剩,通过整合使行业回归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以上提到的大批项目上马后,能达到这样的初衷吗?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体量庞大,但企业的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大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产品没有明显差别。它们的产品都可以通过检测认证这道门槛。虽然相关的政策和支持,的确是很大的利好,但是,由于现实中,在常规的市场竞争机制下,小型的、轻资产的企业资金链断裂风险小,相对大型企业更有优势,现有的光伏产业领域恶性竞争的局面可能无法得到缓解。相反,在国内光伏市场大规模开启后,鉴于非常有可能出现一窝蜂争抢项目的现象,恶性竞争或在一定时期内反而愈演愈烈。这是光伏产业和政策所期待的吗?
如何有效地整合和帮助中国光伏产业,确实是对中国光伏产业治理智慧的巨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