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看到面前有阴影,那是因为背后有阳光。
我们看到产业新秀新能源和高铁狂飙突进,也看到了超常扩张下的裂痕与隐忧。
中国光伏产业近五年来每年增长近150%,风电增长也是翻倍。在2009年都还只有数百兆瓦规模的中国企业,正越来越多地进阶为“G瓦俱乐部”会员。
以五年作为一个时间轴,十二五规划调整能源结构,而2020年新能源要占到全国发电比重的15%。
但是“繁荣”之下确有隐忧:中国有近20个省份都在申请或已建立新能源产业基地,其中究竟有多少是实干者,又有多少是渔利政策者?
新能源定价机制还待理顺,并网发电配套的技术和政策有待落实,国内市场蛋糕尚未做大。一次金融危机,就使众多涉足新能源项目的企业陷入困境,教训应该反思。
但让人欣慰的是,新能源产业仍然是一个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产业。
当产业新秀能够承担起逐步取消政府的补贴,当技术进步导致成本下降可以与常规能源竞争,就是新能源“春暖花开”之时。
同样,高铁即时改变着中国。
高铁盛宴将催生价值数万亿人民币的大蛋糕,尽管国内外充斥着各种有关高铁知识产权和高负债的争论。
有论者警告,推动铁路建设的举债规模已达到不可持续的水平。而铁道部希望更多地吸引来自民间或金融机构的股权投资。
但这些“非铁路行业”的资金,要求获得明确清晰的投资回报率。纯市场化的考虑,或是解高铁之惑的一剂良药。
中国:346亿美元;美国:186亿美元;英国:112亿美元,这是2009年全球在新能源投资额度达前三位的国家榜单。
然而,对风电而言,过剩产能如何消化,核心技术何时不再依赖进口成为此中难题;对光伏而言,则面临着95%以上产品均需销往国际市场的尴尬。
共同的难题则是,面对国外汹涌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能源长期难以被电网接纳的现实,何时才能突破?
风电、光伏大跃进
截至2009年,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五年实现100%的增长。五年时间,中国的风电产业已经从世界第十位跃居第一位。
不过,中国政府已开始有意控制风电发展速度。11月29日,中电联副秘书长欧阳昌裕表示,电力“十二五”规划方针是,积极推进新能源发电,“适当控制风电发展节奏。”
一份来自第三方的调查报告显示,从2011年开始,市场需求的虚线已经落在了前三家风机制造商的总产能表里,第三梯队已经落空。“‘十二五’期间,风机市场的竞争将是残酷的。”金风科技[22.30 -4.29%]战略总监周彤分析。
光伏市场方面,2010年国内光伏安装量或将超过600兆瓦的规模,为2009年160兆瓦的近4倍之多,而国家能源局确定2020年我国光伏发电装机达到20G瓦。
在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赵玉文看来,到2015年,光伏发电成本做到1元/千瓦时以下是没问题的,而到2020年,光伏发电成本可以做到0.6-0.8元/千瓦时,基本实现发电侧的平价上网。
解题
中国风能协会副理事长施鹏飞提醒,目前中国有70多家设备商,其产能远超于国内市场每年1000万千瓦左右的装机容量,如是未来市场竞争必让部分实力不足的企业出局。
就整体产业,目前中国发电机、叶片生产等已能满足国内风电产业需要,但部分关键设备仍有不足。以齿轮箱轴承为例,由于质量要求较高,但目前国内尚无法提供合格的产品,故多靠国外进口;控制系统目前仍主要采用丹麦MITA和奥地利Windtec生产的设备。
对于95%以上产品均出口的光伏产业而言,国内光伏市场的启动速度缓慢则是成长道路前方的大石,而德国、西班牙、捷克等欧洲光伏安装大国已纷纷下调补贴额度。
与补贴额度下调或导致市场收窄风险相对的是,中国光伏企业正在展开新一轮军备竞赛,“G瓦”俱乐部的榜单正在扩容:英利明年中旬产能将达到1.7GW;晶澳则将现有产能扩张了近一倍,电池产能将超过1.8GW;天合光能预计明年底时产能可能达到1.5GW;尚德电力则宣布,今年底产能将达1.8GW。
由于风电、光伏的不稳定性,远距离输电需要选择与水电、火电捆绑,或者在风电、光伏场地配备储能设备,协助调峰、稳定电网,使得电网企业不愿意接入。
但国内风电设备制造巨头华锐风电副总裁陶刚对于未来被电网接纳表示乐观。他的观点是,在“十二五”期间智能电网投资达6000亿,特高压输配电投资达2700亿。目前风电制造企业也都在进行技术改进和升级,逐步满足上网条件而将对电网冲击做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