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能扩张路线图

2011-06-09 12:22:57 太阳能发电网
一起暴力征地事件让汉能控股浮出水面,这家名不见经传的企业为何在清洁能源领域夸下海口,这是一家怎样的公司?

  2011年4月18日,江苏邳州上演了暴力征地的一幕,这场当地村民口中的“血战”把一家公司——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推到了风口浪尖。

  去年9月26日,邳州市政府与汉能控股集团就总投资148亿元的汉能集团邳州光伏产业制造基地及光伏电站项目签约,按照协议,上述项目分别在邳州开发区建设年产能1GW非晶锗硅双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在燕子埠黑山建设140MW太阳能光伏电站。而此次征用的土地正是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制造基地的建设用地。

  2010年1月,汉能集团在广东省河源市投资的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举行奠基仪式,该项目首期投资280亿元,建设年产1GW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和研发基地,此项目标志着汉能进军光伏产业的第一步。

  综合各地媒体报道,汉能又相继在黑龙江双鸭山、四川双流、江苏武进、海南四地签约或动工太阳能薄膜项目,总投资超过715亿元。去年11月,汉能又在山东德州禹城区建设光伏太阳能发电项目,总投资高达220亿元,仅一期工程光伏发电产能就达到0.5GW。未来汉能在各地薄膜电池基地的投资总额近1400亿元,产能高达6.5GW。

  相比于动辄上千亿的薄膜电池投资,在光伏行业汉能一直甚为低调。“汉能听说过,了解不多,但在这次亚洲光伏展上宣传较多。”一位耕耘于光伏行业多年的公司高管在回复《能源》杂志记者的短信中这样写道。

  在汉能公司的网站上,有这样一段介绍: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原华睿集团)成立于1994年。集团总部设于北京,在国内10多个省份以及美国、英国、荷兰、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设有子公司和分支机构。集团以水电等传统清洁能源为基础,已建、在建水电项目总装机容量6000MW;以太阳能光伏产业为主导,在广东、四川等地投资建设产能约3GW的太阳能光伏研发生产基地,是当今国内规模最大的民营清洁能源发电企业。

  发力新能源

  作为投资主体,汉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投资发轫于水电。1997年其进入电力行业,建设和并购了若干个中小水电项目,截至目前,汉能还运营着四家水电站:云南省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广东省东江木京水电站、广东省东江黄田水电站、云南省五郎河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其中金沙江金安桥水电站让当时的华睿名声大噪。

  据报道,2002年,华睿集团董事长李河君到云南进行一次考察,云南省领导有关“当地1亿KW装机的水能资源有待开发”一句话引起了他的兴趣,双方一拍即合。2002年7月,华睿集团就与云南省发改委签署了《云南省金沙江中游河段水电项目开发前期工作意向书》,对金沙江中游金安桥、梨园、阿海、龙开口、鲁地拉、观音岩等六个梯级电站开展前期工作。

  据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回忆:“2002年底的国家电力体制改革之后,国有发电集团纷纷转向水电站投资。国家有关部门认为金沙江水能资源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应由国家统一规划和开发利用。而后,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组建。”

  金沙江中游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的股比为:华电33%、华能23%、大唐23%、华睿11%、云南省开发投资有限公司10%。规划的“一库八级”电站中,一至四级由这个合资公司开发,五至八级由华电、华能、大唐、华睿四家公司各建一个电站。其中,华睿控股开发金安桥水电站。但是,由于《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于2004年9月通过并开始实施,办法规定,在主要河流上建设的项目和总装机容量25万KW及以上的水电项目须由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于是,华睿集团重新按核准制的要求上报项目。 直到去年7月,电站获批,年底开始发电。

  据统计,金安桥水电站工程装机容量2400MW,年平均发电量可以达到110.43亿千瓦时。一位业内分析师告诉《能源》杂志记者:“金安桥水电站规模远远大于其他民营电站,又建在金沙江干流上,按照现在的情况,未来可以给企业带来丰厚的收入。”

  除了运营着国内第一大民营水电站,汉能也在风电投资领域出手很早。2003年江苏如东10万KW风电特许权招标项目启动,共有6家投资商投标该项目,除了华睿集团,还有华能新能源环保产业控股有限公司、龙源电力[7.75 -1.40%]集团等央企参与竞标,而在招标现场,华睿报出了0.39元的低价,其余公司的投标价均在每度电0.6-0.7元之间。据当时媒体报道,主持招标的负责人曾力劝华睿退出,但华睿一再坚持。最终,华睿中标,中标价格也被调高至0.436元。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施鹏飞在国务院参事室的一次座谈会上曾如此评价该项目:“专家认为投标方案过高估计风能资源条件,过低地估算设备价格、银行利率和运行维护费用等,投这样低的价格必然使项目亏损。”

  如东县能源局的一名官员告诉本刊记者:“汉能公司中标后陷入了融资困局,又试图调高电价,但国家发改委对此却态度强硬。由于缺乏风电项目经验,汉能甚至出现了风机选型错误的问题,选择了不适合当地气候的冷带风机。”

  豪赌薄膜

  这次,汉能把赌注压在薄膜电池上。去年,汉能集团董事长李河君在多个场合表示了对太阳能产业的看好:“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是一场革命,它将比10年前的信息产业革命更重大、更深远,应该是世界农业文明以来最伟大的革命之一。若我国以新能源,尤其是太阳能为突破口,打造大体量的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是调整我国产业结构最好的选择之一。”

  在核电发展备受质疑,风电产业出现拐点的时刻,太阳能似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就目前太阳能产业的布局来看,相比于成熟的晶硅电池,薄膜电池前景还不明朗。一些业内人士均向记者表示:汉能大规模投资薄膜电池,无异于一场赌博。

  “2010年我国薄膜电池累计装机是40.6MW,新增装机13.1MW。” Frost&Sulllvarl咨询公司能源与电力系统部门分析师曹寅告诉《能源》杂志记者。相比于汉能未来的产能规模,这个数字显得极其微小。

  现在,薄膜生产商的发展都小心翼翼。同样是在去年,国内光伏巨头无锡尚德停止非晶硅薄膜的生产,转向晶体硅太阳能电池。施正荣彼时表示,无锡尚德转产的原因在于,薄膜电池不具备竞争性,因为转化效率太低。

  “薄膜电池的光电转化效率远低于多晶硅电池,目前薄膜电池光电转化率多在7%左右。”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沈宏文说。据一家薄膜电池主要设备提供商的市场人员介绍,新奥光伏生产的硅基薄膜电池转换率目前在9%左右。

  第一太阳能作为全球最大的薄膜电池生产企业,它的碲化镉薄膜电池生产成本已经降至0.75美元/瓦,转换率达到12%。对于国内的竞争者来说,超越第一太阳能,极其困难。

  国内薄膜电池领头羊天威薄膜光伏有限公司在年初进行技术升级后,年产能达到75MW,远远小于汉能在各地一期投产的产能。以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为例,据当地媒体报道,汉能第一条生产线将于今年7月投产。年底,汉能将完成132.1MW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板生产。而和汉能同样布局于成都双流的一家具有央企背景的薄膜电池生产商,也仅仅是几十个兆瓦的产能。

  汉能如此大规模的动作,不得不让人为其未来的销售和盈利担忧,在以上几位业内人士看来,这个风险似乎有点大。但当地政府和银行为其提供的支持,为汉能的迅速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山东当地报纸《经济导报》曾发表一篇题为《德州农行“联姻”汉能光伏》的报道,农行德州分行为汉能光伏控股有限公司在德州禹城的光伏发电基地40MW项目出具了5.73亿元的有条件贷款承诺函。报道称,农行德州分行出具有条件贷款承诺函的光伏发电项目总容量达到 500MW,本期建设40MW,总发电量12.41亿千瓦时,年均4965万千瓦时,项目总投资7.2亿元。在7.2个亿项目投资中,当地银行提供了5.73亿的贷款。此类项目开展方式并不会给汉能的资金链带来太大压力。

  目前,薄膜电池的售价约在8元/瓦左右。“薄膜电池的优势在大规模发电站以及光伏建筑一体化中体现。大规模发电站迟迟没有发展起来。薄膜生产线都是几十个兆瓦的规模,延缓了成本下降速度。” 应用材料中国首席技术官邹刚博士说。

  光大证券新能源行业高级分析师王海生认为,薄膜电池价格比晶体硅低30%-40%,成本并没有低太多。但是汉能这次资金投入、规模巨大,成本下降力度可能会比较强。如果价格降到6元/瓦,转化率达到10%,在未来市场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五一期间,在汉能河源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基地,起重机、装载车、升降机等机械在不停地运转,为了确保6月份第一块“河源造”薄膜太阳能电池顺利出产。从第一块到规模化,对于刚刚起步的汉能来说,似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范珊珊 来源:能源杂志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