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火电势头正旺,核电方兴未艾之时,时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集团前身)董事长钱智民提议,应该大力发展前景广阔的光伏和风电。有人不同意,认为企业主业是核电。但更多人同意了钱智民的判断。如今,中广核的光伏和风电装机已超过核电,撑起了半壁江山。2018年调任国家电投董事长之后,钱智民把这种战略前瞻预判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带
2005年,火电势头正旺,核电方兴未艾之时,时任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中广核集团前身)董事长钱智民提议,应该大力发展前景广阔的光伏和风电。
有人不同意,认为企业主业是核电。但更多人同意了钱智民的判断。如今,中广核的光伏和风电装机已超过核电,撑起了半壁江山。
2018年调任国家电投董事长之后,钱智民把这种战略前瞻预判能力和高效执行能力带到了国家电投。2015年7月由中电投与国家核电合并重组的国家电投,当时正处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
《国资报告》记者历时两个多月采访调研发现,重组6年来,国家电投先后三次,主动打破壁垒更换跑道:一次破壁,是通过重组补全了核电产业链,拥有了同行难得的科技创新基因;二次破壁,奋力跳出了传统发电产业窠臼,新能源装机跃居世界第一;三次破壁,以综合智慧能源和三网融合为抓手,率先投身智慧城市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之中。
换道超车,尚需提挡加速。以重组为契机,国家电投加强了战略升维、管理蜕变、改革加速、创新提升、党建融入等新动能的建设。“十三五”期间,国家电投基本实现了再造——不是旧元素的放大复制,而是新因子的裂变耦合:主要经济指标大幅上升,行业排名由第五到第二,新能源占比突破60%,发展天地为之一阔,世界五百强排名提升102名,成为央企重组整合的优秀实践。
当前,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创新为王,优胜劣汰。船大难掉头。不少人担忧,有体量优势、有主业限制的央企能否摆脱路径依赖,勇立创新潮头?
国家电投的创新发展案例证明,只要具备了敏锐的前瞻意识、强大的创新勇气,以及把战略意图转化为竞争实力的治理体系、管理艺术、市场活力,央企照样可以破壁突围,实现跨越式发展。
下面转载的是新能源部分:
引子
补足“核链”建新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世界一流企业开始把产业链、供应链的整合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以优化全球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此前,中国已有一批央企按照这一逻辑进行了重组整合。成立于2015年的国家电投,就是其中的先行者。
国家电投由中电投和国家核电整合重组而来。“这两家企业走在一起,可以说是因‘核’结缘。”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说。
我国核电产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1985年,秦山核电站开工建设,拉开了我国核电建设的大幕。此后,我国在对外合作中,不断苦练内功。到了21世纪初,我国在运、在建核电机组11台,装机容量910万千瓦。当时,我国核电虽已形成一定产业基础,但尚未完全掌握百万千瓦级大型核电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为了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充足安全的电力供应,要“积极发展核电”。
受此政策影响,电力市场改革时,五大发电集团都想把核电作为发展重点,并对当时国内为数不多的核电站资源展开了竞争。2006年,中电投获得了核电投资运营资质,与中核集团、中广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
为在较短时间内赶上国际先进水平,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实现自主化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作出了高起点引进世界先进核电技术,开展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快推进我国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的战略决策。2004年到2006年,我国开展了三代核电技术国际招标。2006年11月,中央决定引进AP1000技术。2007年,组建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将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七二八院)和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整建制划归国家核电,集合了中国核电行业的一批科研力量,作为技术引进、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和研发平台。
国家核电成立后,研发工作面临诸多挑战。
一方面,美国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建设核电站。从西屋公司引进的AP1000,从设计图纸到工程实践,需要较长周期。
另一方面,国家核电在核电设计研发、建设管理等方面具备一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但融资能力、厂址资源、运营资质方面有所欠缺。作为一家刚刚组建的新企业,要想牵头组织由数百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组成的数以万计的科研队伍,协调组织压力可想而知。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之后,全球对待核电产业的热情转冷,国家核电的发展压力进一步加大。
对于国家层面来说,当时全球范围内尚无一台三代压水堆核电机组建成投产,谁先掌握三代技术,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不少人认为,这是中国一次难得的弯道超车机会。
2009年开始,陆续有人提议对核电产业进行整合,先后提出多个整合方案。而对每一种方案,都有反对的声音。
时任国家核电董事长的王炳华,是国家核电与中电投重组方案的力推者。“王炳华曾先后在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工作多年,由他来推动重组,阻力最小。”一位曾参与当年调研的相关领导表示。由一位熟悉两家企业的一把手来强力推动,是央企重组加快融合进展的重要因素。国家电投如是,中远海运亦如此。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统筹下,成立了由国资委牵头、能源局和国防科工局共同参与的核能企业改革重组部际工作小组,开始广泛的企业调研、专家座谈。调研的结论是,核电板块有必要保持有限竞争。“没有外在竞争压力,就没有内在创新动力,核电不宜再回到‘大一统’的老路。”
最终,工作小组形成了《关于我国核能企业重组调整的意见》。《意见》认为,国家核电和中电投集团实施重组,有利于推动AP1000依托项目及CAP1400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为我国三代核电技术持续创新和走出去提供保障。《意见》报送国务院,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批示同意。
2015年7月15日,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光伏发电、风电、水电、火电、核电、气电、生物质发电的综合能源企业。
重组后,国家核电成为国家电投的控股子企业,继续承担三代核电自主化战略任务。国家核电资产规模由400亿元达到1000亿元,员工人数由8900人增加到近1.3万人,形成了红沿河、海阳、荣成三大核电基地,有效实现了核电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寿期服务、投资运营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为核电技术研发、经验反馈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更坚实的资源保障。
国家电投首任董事长王炳华说:“两家企业重组,实际上是国家用最快捷、最经济的方式,打通了三代核电自主化技术路线产业链。”
2015年,刚刚组建的国家电投实现利润139.68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利润增幅在业内第一,超过两家企业奋斗目标之和24%。
上篇
抢占新跑道
2021年12月15日,国家电投总部大楼“清洁、低碳、智慧”项目建成投运。
该项目以国家电投自主研发的“天枢一号”为基础,打造了能源网、管理网、服务网相融合的智慧楼宇运营管控服务平台。投用后,国家电投总部大楼每年将自发绿电30万千瓦时,每年节电60万千瓦时,占大楼年用电量的13%,年发电节能相当于节省标准煤261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29吨。
重视清洁能源发展,是国家电投的传统。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光伏羊
国家电投成立当年,清洁能源占比为40%,已位居行业第一。2018年,钱智民出任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之后,明确提出了“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战略目标。当时他提出:“十年前大家抢火电项目,现在大家抢风、光资源,十年后呢?”
在风、光领域抢占先机的国家电投,开始探索布局氢能、储能等当时很多人看不准、不敢碰的新领域。
如今,“双碳”时代来临,氢能、储能备受追捧之际,钱智民提出,要把综合智慧能源作为“未来牌”,将县域开发作为主战场。
寻找新跑道、抢占新跑道。6年来,国家电投牢牢抓住市场竞争的战略主动权。
“十三五”期间,国家电投基本实现了再造一个国家电投,资产规模增加了70%,装机规模增长了64%,营业收入提高了50%,利润总额增加了45%。十九大以来,世界五百强排名提升了102名,是提升最快的国内电力企业。
2021年11月30日,随着广东揭阳神泉315兆瓦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国家电投清洁能源装机占比突破60%。截至目前,国家电投电力总装机超过1.9亿千瓦,是全球光伏装机、新能源装机和可再生能源装机最大的企业。
国家电投重组以来效益持续改善,主要得益于新能源的发展。2014年,重组前的两家企业利润之和为108亿元;2020年,国家电投利润总额达到207亿元,其中清洁能源利润达到194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在火电企业严重亏损的背景下,国家电投仍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10%的业绩。
开辟核能新战场
加快推进三代核电自主化进程,是国家电投组建后的首要任务。
2009年,浙江三门核电站和山东海阳核电站共4台机组被确定为中国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并相继开工。国家电投组建后,依托项目进展进一步加快。2018年9月起,依托项目陆续投运。
国家电投山东海阳核电站
“依托项目是中方消化吸收引进技术的重要基础。”国家电投核能安全与发展部(核电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郝宏生说。在四台依托项目建设过程中,研发、管理人员积累了丰富经验。
“AP1000首次革新性、系统性地采用完整的非能动安全设计理念,在大大简化安全系统和设备的同时,提升了核电站安全水平。系统设计简化,提升了运行便利性,减少了操作项目,降低了人因失误风险,维修时间短,减少费用。”郝宏生说。所谓非能动安全系统,是指紧急情况下不依赖外部电源,仅仅依靠重力、自然对流等原理排出余热。设备简单、部件更少,这是AP1000以及相关系列产品的共同特性。
在依托项目建设的同时,“国和一号”(CAP1400)项目也正式启动。
“国和一号”是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之一,由国家电投在引进消化吸收AP1000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领导小组的协调指挥下,以国家电投为首的477家单位31000多名研发设计人员参与其中。
2016年,“国和一号”相继通过了我国史上范围最广、内容最深的联合安全审评和国际原子能机构通用安全审评,获得国内和国际认可,并通过中国专利保护学会专家评审,认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出口权”。
2020年9月28日,国家电投宣布,三代核电技术“国和一号”完成研发。
当前,“国和一号”正处于工程建设阶段。钱智民说,如果按期投产,将实现世界首例核电机组按时、保质、不超投资,打破世界纪录。
“十多年来,所有参与科研、试验、设备研制、工程建设的单位,充分消化吸收了AP1000技术,再创新形成了‘国和一号’技术,充分体现了中国核电领域的技术基础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我国新型举国体制的生动体现。”郝宏生说。至此,我国已经全面掌握了大型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具备了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自主运营的能力,实现了二代向三代技术的整体跨越。
三代核电自主化战略对带动我国核电产业发展,带动我国制造业进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意义重大。国家电投很好地发挥了产业链链长的带动作用。
AP1000依托项目建设初期,国内装备制造企业基本不具备配套能力,关键设备和材料主要依赖进口。“国和一号”在开展设备研制及国产化过程中,对蒸汽发生器、压力容器、主泵、主管道等关键设备均安排2至3家国内厂家进行培育。
在“国和一号”等三代核电技术的带动下,国内装备制造业已具备年产6至8台套先进核电机组的装备能力。
重组6年来,国家电投始终把发展核能产业作为公司的重要一极。“建设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必须有一流的核能产业。”钱智民说。
在“2035一流战略”中,国家电投提出要完成“核电向核能拓展、单一核能向多能综合利用拓展、核能向核技术利用和核环保拓展”的转变,正在有序推进小堆、供热堆等更多核能应用场景的开发。
2021年11月9日,国家电投“暖核一号”——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在山东海阳提前6天投运,供暖面积覆盖海阳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对此,独立第三方评价“清洁、安全、稳定、高效,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价值”。
近几年来,受福岛核事故的影响,世界核电的发展步伐有所减缓。“但随着‘双碳’时代的到来,核一定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采访时正担任国家电投董事、党组副书记的祖斌预测称,未来我国的能源结构,必然以非化石能源为主。“核电发电占比有望达到10%以上,发展潜力还很大。”
作者:刘青山 王倩倩 来源:《国资报告》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