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太阳能热发电目标拟定为2015年装机达100万千瓦,到2020年装机达300万千瓦。目前国内市场涉足光热发电业务的公司主要分为系统集成和设备制造两大块。系统集成方面有大唐发电(601991)、天威保变(600550)和中海阳(430065),设备制造商主要包括航空动力(600893)、*ST力阳(600885)、金晶科技(600586)和南玻A(000012)等。
十二五光热发电装机达100万千瓦 5年后装机或超预期
记者从权威渠道获悉,在即将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太阳能热发电目标拟定为2015年装机达100万千瓦,到2020年装机达300万千瓦。
《规划》中提出,未来5年将在全国光照条件好、可利用土地面积广、具备水资源条件的地区开展太阳能热发电项目的示范,"十二五"将通过这些试点地区项目带动产业发展,到2020年开始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分析指出,100万千瓦的装机目标意味着未来5年光热发电市场的规模可达150亿元。尽管"体量"不大,但由于光热发电相较于光伏在技术、发电效率和全球市场形势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优势,未来5年光热发电的市场潜力或超预期,目前市场上逐渐开始涉足这一领域的公司特别是设备制造商将迎来利好。
技术和成本优势明显
CSP(Concentrated Solar Power)即太阳能聚热发电技术,依靠各式的镜面,将太阳的直接辐射(DNI)聚集并加热导热介质,热交换后产生高温水蒸气,推动汽轮机发电。
过去,国内光热发电产业发展由于缺乏政策扶持和企业的有效商业实践,市场几乎空白,这也导致目前光热发电的每度电成本为1.5元左右,高于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形式。
但众多业内专家指出,CSP与常规化石能源在热力发电上原理相同,电能质量优良,可直接无障碍并网。同时,可储能、可调峰,实现连续发电。更为重要的是,光热发电在热发电环节与火电相同,CSP更适合建大型电站项目,可通过规模效应实现成本迅速下降。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到2015年全球CSP累计装机将达24.5GW,五年复合增速为90%,到2020年上网电价有望降至10美分/千瓦时以下。
国内光热发展近年来开始备受政策重视,在国家发改委今年5月出台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太阳能光热发电鼓励发展的新能源门类的首位。
在即将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初步拟定的四个重点光热发电试点地区是鄂尔多斯高地沿黄河平坦沙漠、甘肃河西走廊平坦沙漠、新疆吐鲁番盆地、塔里木盆地和西藏拉萨等。
10年内突破千亿
分析指出,目前建造一个主流的50兆瓦槽式太阳能热发电站,设备(国产)投资额为每千瓦1.5万元左右,因此,若以2015年装机达100万千瓦,2020年达300万千瓦计算,"十二五"光热发电仅设备一项市场规模就可达150亿元,十年内设备市场规模可达450亿元。而随着未来10年内光热发电大规模商业化启动,这一市场的总投资规模可达千亿元以上。
华泰联合证券新能源行业首席分析师王海生告诉记者,尽管2015年光热发电装机目标被定为100万千瓦,但目前已公布即将实施的项目规模就达300万千瓦,在技术优势和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下,未来5年国内光热市场的潜力有望超过预期。
更有市场分析认为,与国内风电过去5年装机出现爆发性增长的情景类似,到2020年,国内光热发电的装机有望突破千万千瓦,市场规模可达千亿元以上。
据了解,目前国内市场涉足光热发电业务的公司主要分为系统集成和设备制造两大块。系统集成方面有大唐发电(601991)、天威保变(600550)和中海阳(430065),设备制造商主要包括航空动力(600893)、*ST力阳(600885)、金晶科技(600586)和南玻A(000012)等。
分析指出,光热发电市场的规模化启动将以设备市场扩容为首要表现,因此,未来5年这一领域的设备组件商将率先从中受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8月1日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下称《通知》)称,今年7月前核准建设、年底前建成投产且尚未定价的光伏项目,上网电价为1.15元人民币/千瓦时(含税);7月及以后核准的,及7月之前核准但截至年底仍未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除西藏仍执行每千瓦时1.15元的上网电价外,其余省(区、市)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
根据《通知》,今后,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将由国家发改委"根据投资成本变化、技术进步情况等因素适时调整"。
此前,中国的光伏发展相对缓慢,缺乏固定的上网标杆电价被认为是主因。业内人士认为,此次发布的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政策,虽然在一些核心细节上仍待完善,但对于开启中国的光伏应用市场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受消息影响,昨日光伏板块股票出现了一波上涨:多晶硅龙头企业保利协鑫(3800.HK)收涨4.78%;超日太阳(002506.SZ)涨6.62%,天威保变(600550.SH)涨2.9%;向日葵(300111.SZ)涨1.9%。
不过,有业内人士分析,此次出台上网标杆电价对上游的制造企业利好有限,下游的运营商将是实际的获益者。
启动光伏应用市场
"之所以现在才推出,是因为对光伏的经济性此前有所担心。但是最近这两年地方政府、相关行业都有很高的积极性,光伏设备的成本下降很快。"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的一位负责人在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称。
此前,中国在光伏发展政策上门类繁多,但偏偏缺乏明确的上网标杆电价。由于没有准确的盈利预期,同时支持力度偏小,因此光伏运营商在投资时颇为谨慎。
对于存量的1.15元的光伏标杆电价,以及增量的1元的光伏标杆电价,一家国际排名前十的光伏组件制造企业相关人士称,"我们曾经测算过,在青海、西藏这样光照条件优良的地区,按照系统每瓦16-17元的样子,按照8%的内生利润率,成本在0.9元/度。1元/度的电价可以做到微利,而1.15元/度则可以获得不错的利润。"
上述人士称,他预计在青海、西藏、内蒙古这样的省份,光伏运用市场可能会快速启动,而其他地区可能还需等待光伏发电成本的进一步下降。
不过,光伏应用市场是否会随着上网电价的出炉而迅猛启动,仍是未知数。华泰联合证券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分析师王海生认为,这个启动,应该是从长期的时间跨度上来看的。"但短期来看,不一定能够看到一个爆发式的增长。"
王海生的理由是价格仍有一定差距。以1元/度的电价为例,相比意大利(光照情况接近中国西部)2012年底的最低水平还低30%。虽然没有规定享受补贴年限,但根据风电电价和特许权招标的规定,估计在15年左右。按此计算,则2000小时地区,为实现8%的内部收益率,系统含税成本需降至12元以下。"而现在系统每瓦成本在14-15元,所以还是非常有挑战的。"
中国除了西藏地区(1.15元/度)外,接下来对新增的光伏项目将实行1元/度的上网电价,因此未来中国的光伏装机将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正是电网支持较差的区域。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称,"如果不解决上网问题,光伏发电恐怕会走上风电老路,也就是,发电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