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天开始的“光伏冬天”将持续至明年。但相比风电,投资者还没有完全失去信心,“死一批也许又是一个牛市”
在美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三季度财务报告近期陆续发布完毕。“真是一季比一季惨,一家比一家惨。”一位业内人士喟然长叹。除了大全新能源,在美上市的十家光伏企业三季度净利润全部报亏,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关键指标运营利润率均为负值。
事实上,光伏企业的“冬天”从今年初春就开始了。市场的变化始自3月。一家组件生产企业的销售经理对回忆称,“3月底,11元/瓦、50%预付款,客户求我签合同;过了一周的4月初,我再去找客户,客户冷笑说‘现在10.5元/瓦都买得到了’。”
接下来便是一路向下。Energy Trend最新数据显示,组件现货均价为0.924美元/瓦,较3月中旬的1.62美元/瓦下跌42.9%;同期硅片的现货均价由3.72美元/片跌至1.183美元/片,跌幅接近70%。
由于现货价格大幅下跌,以及市场需求不振导致库存增加,多家企业在三季度财报中计提了存货减值。赛维LDK、英利绿色能源均有超过4000万美元的存货减值准备,其他企业的库存减值也达2000万美元左右。
市场如此不景气,但各家上市光伏企业的出货量屡创新高——这一意外的亮点,恰恰说明了订单在向大厂集中,中小企业出货日益困难。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处对外表示,目前国内半数以上的中小电池组件企业已经停产,30%大幅减产,10%-20%小幅减产或勉力维持,并已开始不同程度的裁员。
处于上游的多晶硅行业,其冬天比光伏来得稍晚一些。今年二季度,以多晶硅业务为主业的大全新能源的毛利率高达46.6%,三季度这一数字降至33.3%,多晶硅均价走低是主要原因。
目前,各光伏大厂往上下游扩产的步伐仍未停止,市场过度供给状况仍难改善,而明年欧洲的政府补贴将进一步减少,“双反”案又给美国市场带来阴影,同时国内市场仍被电网接入的体制瓶颈钳制,因此行业普遍预期光伏业的冬天至少将持续到明年,明年上半年将更加困难。
脱离需求的扩张
造成困境的主因是什么?光伏企业的高管们不约而同地将此归结于欧洲市场需求不振;但接受采访的多位分析师和行业观察人士认为是供大于求。“这不是行业的问题,是企业的问题。”Frost & Sullivan能源电力部门咨询经理曹寅评价说。
光伏大厂们还没停下扩产的脚步。以组件厂商尚德为例,十年来,其产能平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3%。2010年上半年,尚德投资2.97亿美元开建四期工程,今年9月投产,这使尚德将在今年年底实现2.4GW的光伏组件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尚德在去年还向上游硅片领域扩张,目标是在一年内将硅片产能扩大到电池和组件总产能的25%-50%。如今硅片价格一跌再跌,而尚德自产硅片的成本又高于多晶硅专业大厂,一位分析师直言不讳:“这是(尚德的)战略失误。”
2010年的组件和电池扩产潮,给上游板块带来了更多订单,上游扩产还在进行中。到明年年底之前,保利协鑫计划投资177亿港元将产能增加至6.5万吨多晶硅及6.5GW硅片。保利协鑫目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生产企业。
一位行业分析师认为,保利协鑫下一季度的财务报表不会好看,“现在多晶硅现货价是21美元-22美元/千克,长单不超过35美元/千克,虽保利协鑫表示新生产线现金成本可降到17美元/千克,但加上设备折旧,成本还会超过20美元/千克。”另外,保利协鑫的产品主要以硅片形式出售,而目前硅片价格已低到“切片不如买片”的程度。
i美股分析师王毓明对记者称,今年年底在建的组件产能将基本释放完毕,理论产能将超过50GW,而明年全球市场的需求预期也不过是20GW,这令很多市场人士悲观。但王毓明认为,由于部分企业停产,真正有效的产能只有15-20GW。
艾库乐森新能源投资咨询(北京)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魏江茂则认为,市场真正的问题在于库存压力,“年初所有人都说今年订单已经满了,现在呢,有将近10GW的产品还压在欧洲的港口或其他地方。”
王毓明认为,不只保利协鑫,韩国企业东洋制铁化学(OCI)也同样在逆市中激进,其于今年10月新释放了部分产能。欧美的老牌厂商也有产能释放。
从需求端看,随着欧洲债务危机深化,欧洲市场可能采取更具限制性的政策,将进一步影响光伏产品的销量。德国政府在11月17日曾提议将每年新增光伏发电安装量限制在1GW,以控制补贴成本;捷克早在去年年底就决定,对太阳能发电课以26%的重税。
补贴降低其实不完全是坏事。光伏产品价格的不断降低,使得欧洲部分光照较好的地区实现了平价上网,光伏电站的内部投资收益率(IRR)十分可观,这也是欧洲多国减小补贴力度的重要原因。从长远看,平价上网是光伏行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在短期内会给企业带来阵痛。
为占据有限的市场,保利协鑫毫不掩饰地降价,并声称“让利给战略伙伴”,被同行视为市场价格的破坏者。根据台湾媒体报道,2011年10月5日在台湾国际太阳光电展“CEO高峰论坛”上,台湾大同集团董事长林蔚山当场质问保利协鑫执行总裁舒桦,“太阳能产业崩盘,你不觉得保利协鑫是始作俑者吗?” 但实际上,除了大厂降价,中小企业更不惜在多晶硅现货市场上抛售,也进一步拉低了市场价格。
11月12日,江苏省有关领导在南京召集包括尚德电力、天合光能在内的13家主要光伏企业负责人,磋商目前光伏组件企业的形势及解决办法。这些地方明星企业都是当地就业大户。当年,正是地方政府为吸引投资,争相上马光伏项目,在土地等各方面大力扶持,助推了光伏产能的膨胀。在某种程度上,他们也需为本轮光伏业寒冬负点责任。
记者获悉,目前中国银行已就光伏行业贷款发出风险提示,在信贷规模上对光伏行业“保持额度”,同时对各个板块的贷款企业产能规模做出了规定。一位建设银行的支行行长也对记者表示,目前已关注到光伏企业大规模亏损的现象,但尚未发现贷款逾期。
中金公司在日前的一份研究报告中,提醒投资者关注光伏行业的信用风险。“今年以来涉及光伏行业的债券发行人明显增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业目前面临的流动性压力,中金评分大多在 4 或以下,属于资质较差的投机级。”其中,今年10月发行了4亿元一年期短融的赛维LDK被认为是违约风险最大的。“不排除银行在行业困难期收缩贷款的可能,如果失去银行支持,公司(赛维LDK)货币资金仅能覆盖短期债务 59%,会有较大债务周转压力。”
像赛维LDK这样战略激进的企业,资金链的确已非常紧张。从财报可见,赛维LDK二季度的速动比率仅为0.51,三季度短期和长期借款共计23.53亿美元,较二季度略有增长。由于难以获得长期融资,光伏企业的债务融资短期化倾向十分明显。
死一批更健康?
赛维LDK的公关和销售总监姚峰,在微博上提出了光伏行业的冬天模式:现金为王、快速销售、账期谨慎、节流,以及在这个冬天练好身体。
花重金扩张的生产线总要套现。王毓明认为,目前情况下,只要价格能覆盖现金成本,企业就愿意出售产品。按现在的价格,国内很多硅片厂家已经不赚钱了。
由于欧洲市场疲软,业主在砍价之外还提出更多条件,比如放宽账期至120天甚至180天,将项目股权作为货款抵押,以及要求光伏企业帮助其融资等。对这些要求,不同企业的反应有别,有的宁愿不做,有的则希望趁机建立更多关系和渠道。
“现在最重要的是控制成本,主要从采购和生产管控上下功夫。”天合光能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靠规模化控制成本已无多大空间,目前中国光伏大厂基本达到规模化的最大效益,再扩大规模,成本可能不升反降。接下来要靠精细化管理、流程优化和技术革新。
施正荣在尚德电力三季度的财报中表示,明年将停下扩产的脚步,致力于改善财务状况和运营成本。同时,尚德电力的三季报还预计,今年下半年遣散费用最高将达1000万美元。
2010年市场行情好的时候,企业都说“垂直一体化”,今年又开始倒向“专业化”,但真正能够摆脱野蛮生长惯性,实现精耕细作的能有几家?高盛高华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将稳健的财务实力和领先的资本结构,作为度过当前供应过剩周期的关键因素,但同时具备这两点质素的企业并不多。
“希望这个冬天长一些,多冻死一批人。”此观点在业内并不鲜见。如果本轮弱周期很快过去,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行情,赌对了扩产的企业将很快赚个盆满钵满,但对企业和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是好事。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日前曾对外表示,未来十年是光伏行业的收购兼并期。到2015年,大约三分之二的业者会被淘汰。到2020年,组件、硅片以及多晶硅三大板块恐将分别仅存五家企业,洗盘后的产业会更稳定健康。
行业整合已经在发生。上个月,昱辉阳光便作为整合主体,和浙江省开化县20多家拉棒、切片企业成立股份合资公司,合资公司将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销售产品。亦有消息称工信部将推动多晶硅行业的整合。
“我们只会自己扩建。”保利协鑫国内投资者关系负责人汪满健的观点在大厂中颇有代表性,大厂已有的技术工艺比小厂先进,整合小企业反而可能影响其自身单位成本的优势。
在电池和组件板块,从财报来看,企业纷纷表示将重点放在修炼内功上,而非利用现有时机收购。“现在全世界第一梯队的几家组件公司占了出货量的近半江山,他们之间不太可能进行整合并购 。”曹寅向记者表示。
整合的另一个可能性是国企入局,风电领域的国电联合动力便是一例。目前很多在美上市光伏企业的市盈率都跌至不足一倍,一旦国企收购民企的情况真的发生,中国光伏行业将重构格局。
曹寅认为,现在趋势之一是往下游去,通过参与项目推动销售。尚德持有Global Solar Fund的股份,该基金的投资目标为开发太阳能项目的非上市公司,项目大多集中在欧洲。这些被投资的公司,往往会从无锡尚德购买相关光伏设备,成为尚德的客户。不过,曹寅也提示了风险,“往项目去就不再是简单的制造业——不仅仅要把供应链和内部管控做好,发电项目还要看IRR(内部收益率),企业在这方面还缺乏经验。”
国内市场之门渐开
美国曾经是中国光伏企业看好的一大潜在市场,但“双反”案前景尚不明朗,用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的话来说,“如果加收关税,中国企业将面临灭顶之灾。”咨询机构ClearSky Advisors也预计,明年美国市场的装机将增长7%至1628兆瓦,但由于设备价格下降,整个市场投资将与2011年持平,甚至更少。
光伏产业同时还具有能源行业的周期性特点,美国市场同样可能受到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波动的影响。
国内市场之门正在缓慢打开。英利绿色能源称,三季度来自中国市场的出货量超过今年6月30日以前的累计总和,而英利的高管对2012年中国的市场预期是3GW。相对于大多数的光伏企业,英利在国内市场投入了更大的精力,它是“金太阳”示范工程的大赢家,三季度的出货量主要来自青海项目的释放。
在业内观察人士看来,国内政策层面对光伏市场的态度要比对风电谨慎得多。野村证券亚洲能源行业研究主管李泓广认为,中国面临节能减排压力和部分地区的缺电问题,需要相对便宜且容易做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他并不看好成本昂贵的光伏发电在中国的发展。
很多光伏企业也不想像英利那样“为抢项目而降价”,天合光能一位人士抱怨说,做国内项目只是“装装门面”,“现在国内价格太低,电价也低,国内业主对账期的要求还更多。”
发改委在今年7月底发布了《关于完善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规定2011年7月1日以前核准建设、年底建成投产、尚未经发改委核定价格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统一核定为每千瓦时1.15元(含税);而此后核准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以及已核准但年底未能建成投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上网电价均按每千瓦时1元执行(西藏除外)。
这也是今年三季度国内出货量有所提升的原因。“大家都在抢1.15元的电价,业主还不给全款。”一位光伏企业的销售人员抱怨。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国家能源局就已准备提出1.15元/千瓦时的光伏上网电价,由于部门间意见不同一直拖到了今年夏天。令他遗憾的是文件的期限是到2011年12月31日。“政策不能只用半年,造成的结果是一哄而上都要建,违背了很多建设程序。”
此前,光伏发电的上网价格由特许权招标决定,“更多是想用招标逼出低价,这样是无法真正培育战略性产业的。应该给企业合理利润和缓冲空间。”石定寰表示。反思中国陆上和海上风电,特许权招标中价格比重过大,运营商为抢装机不惜低价竞标,这严重影响风电项目的运营盈利能力,令风机质量问题时有发生。
曹寅分析认为,现在的标杆电价,在西北光照条件好的地方尚能算清成本账,但东部就差一些,中部最差,“干脆就不要搞,要不也是浪费纳税人的钱”。大规模、集中式的发展已给风电行业带来上网难、送出难的问题。
国内光伏市场启动在即,制定何种发展路线至关重要。石定寰的建议是以分布式为主,“比如屋顶光伏电站,或者社区和农村的小型光伏系统。要先做出示范来,按照不同地区、不同资源条件、不同经济特点进行建设,在示范基础上形成工程和管理规范,然后大面积推广。”
但电力行业体制瓶颈仍钳制着这一切美好的设想。“比起风电,电网似乎更不喜欢光伏。”一位行业观察人士告诉记者。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所长李存慧曾对记者指出,“光伏发电和风电最大的不同是,风电多数只是电源概念,只向网上输电,由电网统一收购,统一销售。而分布式的光伏发电是双向的,要买还要卖,会与电网有电量交换,发电高峰时卖给电网,低峰时从电网买,买卖的电价怎么算目前并未出台规范办法。另外,光伏发电波动大,上不了主网,只能上配网,而配网的调度体系并没有自主调配权。”
技术进步是投资前提
时隔不过一年,火热的新能源投资潮骤然降温。本来对光伏业趋之若鹜的财务投资者,现在转向了谨慎。
江南资本合伙人钟晓林将现在视做黎明前的黑暗时期,“还是要谨慎”。江南资本投资的阳光电源主要生产光伏逆变器,看好这一块是因为“毛利润很高,而且逆变器不只是用于光伏,也能用于别的领域,是有适应性的技术”。
青云创投合伙人叶东直言,现在并非投资光伏业的好时机,主要的产业板块战斗已经结束,但投过六家太阳能企业的青云创投该庆幸自己抓住了早期的投资机会,“从投资角度看,行业现在不太好并不代表投资不赚钱。我们是第一轮投赛维,成本低;另外我们在南京中电光伏上也获得了不错的收益。”
相比之下,投资者现在对光伏的兴趣还大于同在低谷中的风电,风电已是无人问津。究其原因,光伏成本的迅速下降给了投资者长期的信心,“六年以前成本是6元/瓦,现在是1元左右,下一代可能比上网电价还要低,投资机会依然存在。”叶东表示。
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预测,未来五年全球将有不少地方能够实现用户侧光伏平价上网,到2020年实现上网侧的平价。
光伏领域的技术创新还在继续,多晶产品的转化率已提高到17%左右,准单晶等技术路线也在不断摸索和成熟。在曹寅看来,除了关注技术进步,在成本和组织管理上有长处的企业仍然值得投资。
“这个行业需要一次大规模的整合,让一些真正具有成本、资源、管理和市场优势的企业做大做强,我觉得这是一个时间的问题。”博信资本合伙人安歆说。
有些人相信现在是很好的进场机会,曹寅说,“现在组件只要1美元/瓦了,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价格,现在投资者的恐惧在于产能过剩,死一批产能以后有可能又是一轮牛市。”
可谓光伏前车之鉴的风电,现已陷入国家政策收紧和自身快速扩张的后遗症之中,目前对投资者已完全失去吸引力。“储能的问题不解决,真的是垃圾电。”永宣创投合伙人冯涛评价。
储能技术突破难度很大,特别是在资源和需求极端不匹配的风电行业。抽水蓄能等物理储能受限于西部缺水的自然环境,而化学储能手段不可能实现如此巨大的储存量。据ChinaVenture(投中集团)统计,2010年清洁能源行业排在投资资金流入前列的是风能、电池与储能技术和环保节能;今年则变成了污染检测与治理、太阳能以及电池与储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