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主营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三家公司陆续在A股挂牌。由于主营产品、企业规模、募资投向、上市时间以及分配方案都非常相似,这三家公司被业内称为“光伏三小龙”。这三条“小龙”分别是向日葵(300111)、东方日升(300118)、超日太阳(002506)。然而,过度同质化并非一件好事,如何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是摆在这三家年轻上市公司面前的主要功课。《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发现,借助超募资金的优势,向日葵、东方日升、超日太阳正努力向太阳能产业的上下游拓展,一场暗战在三家公司中升温。
同质化程度高
向日葵、东方日升、超日太阳这“光伏三小龙”有着太多的相似点。从上市时间看,“三小龙”都是在2010年下半年上市。从主营上看,“三小龙”都是从事太阳能电池组件业务,其中向日葵电池片及电池组件占业务比87.43%;东方日升太阳能电池组件占业务比90.25%;超日太阳单(多)晶硅太阳能组件占业务比91.18%。
从销售对象上看,“三小龙”的业务均在海外,出口占比分别为87.42%、91.48%、90.93%。
从募投项目看,扩产是“三小龙”的首要任务。向日葵募资投向为年产2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增资第二期项目 (年产100MW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东方日升则募集资金投资年产75MW晶体硅光伏产品,以及光伏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超日太阳的募投项目稍多,包括年产100MW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年产50MW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年产100MW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组件、研发中心建设以及补充公司流动资金。
从超募资金看,“三小龙”都在上市后几个月内几乎用光了超募资金。目前,向日葵、东方日升、超日太阳的超募资金分别只剩61.76万元、255.98万元、789.11万元,使用率均超99%。
角逐拓展竞赛
“这三家公司的同质化程度非常高,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非易事。”湘财证券分析师侯文涛表示。
面对激烈竞争,向日葵、东方日升、超日太阳展开了一轮扩宽产业链的竞赛。去年下半年市场行情不错,因此“三小龙”都拥有大笔的超募资金。其中,向日葵超募资金为5.82亿元;东方日升超募资金为13.38亿元;超日太阳超募资金为9.93亿元。对资金的使用,“三小龙”首先都拿出资金补充日常流动性。其中,向日葵拿出1.16亿元永久补充流动资金;东方日升拿出2.5亿元;超日太阳拿出4亿元偿还贷款。
随后,三家公司开始进行横向收购与扩产。向日葵收购关联方浙江优创光能科技有限公司,后者将实施年产1.6亿片的硅片生产项目;东方日升投资进行年产300MW太阳能电池生产线技改;超日太阳向九江公司增资,以自有资金4.5亿元投资洛阳公司建设年产100MW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项目(从硅锭到电池片)、收购了上海卫雪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
在拓展上游行业方面,今年2月,超日太阳收购洛阳赛阳硅业有限公司;向日葵则发布参股多晶硅企业焦作煤业(集团)合晶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公告。
未来谁将脱颖而出?
纵观光伏行业的优势企业,记者发现,光伏产业的两个方向——全产业链布局和提高光电转换率,将有助市场甄别“三小龙”孰优孰劣。
对全产业链布局,侯文涛认为,向上下游拓展是光伏企业做大做强的根本。
目前,“三小龙”的全产业链布局程度并不一致。在上游方面,向日葵和超日太阳走在了前面。日前,超日太阳收购洛阳赛阳硅业,并投入3亿元资金生产多晶硅。向日葵采取的是参股多晶硅企业来谋求向上游发展,投入资金4500万~7500万元参股合晶科技15%~25%股权。该企业目前产能为1800吨,规划产能18000吨。相比较而言,东方日升目前并没有多晶硅企业。
不过,在下游方面,东方日升领先了。向日葵国外电站项目的实施主体是在中国香港地区的子公司,目前该公司与捷克某公司合作,2010年业务目标为10MW。超日太阳的子公司超日洛阳的350KW电站项目被列入“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
东方日升在不久前出资900万美元成立香港全资子公司,主要从事海外光伏电站项目总承包和建设。公司计划在意大利等国家建设总量合计为30MW光伏发电系统,预计项目年均固定发电销售收入1388万欧元,年均电站净利润7020万欧元。在内地,公司已获准承建1.5MW金太阳示范工程项目,承建0.5MW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
此外,电池转化效率是衡量光伏电池生产企业技术水平的最关键指标。目前,行业内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片的平均转换效率为17.2%,多晶硅太阳能电池片转换率为16.2%。
目前,超日太阳在努力提高转换率上的动作更大。东方日升募资项目生产的电池片转换效率达18%以上;向日葵拥有一次性选择性发射极扩散技术,该技术使太阳电池转换效率最高达18.5%,平均达17.5%以上。
超日太阳的单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达17.5%,最高达到18.3%,多晶硅电池平均转化率达16.5%,最高达到17%。近期,公司公布了战略合作协议。公司将受让SE电池技术,从而和向日葵的优势技术齐肩。同时,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签订协议,共同合作研发国家863项目“MW级薄膜硅、晶体硅异质结太阳电池产业化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