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发电,德国的“大获成功”值得借鉴

2013-01-10 15:52:14 太阳能发电网
德国的太阳能发电保持着迅猛发展。虽然部分看法认为,其收购制度将“失败”,发展将“失速”等,但实际上,如今德国的太阳能发电依然在飞跃发展。 首先,在2012年5月25~26日这2天时间内,德国太阳能发电创下史上最高发电量记录,最高输出功
 
  不仅电池板,施工成本也通过连续的改进而大幅下滑。住宅用途方面,2010年的价格是1千瓦60万日元(3.3千瓦型为200万日元),而到了2012年,神奈川县实施的“Kanagawa Solar ParkSystem”已经提出36万日元左右(3.3千瓦型为120万日元左右)的计划。山田电机公司及小岛公司等也开始出售低于40万日元的系统。
  设置成本为1千瓦36万日元,换算为发电成本(假定使用20年,利率为3%)是1千瓦时24日元左右,因此住宅用途方面基本可实现电网平价(与从电力公司购电的价格同等)。
  也就是说,家庭用途方面,正逐步实现“没有补贴、没有高价收购”的经济独立。不过,太阳能发电由于在天气晴好时会产生剩余电力,而在夜间和天气恶劣时无法发电,因此需要进行电力买卖。不过,实现经济独立之后,买卖将实现同一价格(1千瓦时约24日元)。
  关于百万瓦级太阳能设施,作为设定收购价格为42日元时的根据,设想的系统单价是1千瓦32.5万日元,但最近的新项目大多在21万~25万日元左右。这方面的成本也在迅速下降。
  不过,由于土地平整及并网时会花费追加成本,因此如果以6%左右的内部收益率(IRR)为前提,发电成本将为1千瓦时30日元左右。要进一步加快太阳能发电普及,需要加速削减成本,收购价格也需要尽早下调到目前德国的水平,即1千瓦时15日元左右。
  应该意识到全球竞争
  随着日本国内市场紧追德国,进口产品在太阳能电池板国内供货量中所占的比例也在日益提高。进口产品比例在2008年不到1%,但2011年已经迅速增加到20%,2012年大约将达到30%。这样发展下去,不久必定会超过50%。
  进口产品比例增加的最大原因在于百万瓦级太阳能设施等商用领域的迅速发展。以往日本的太阳能发电主要以住宅用途为中心。相对于商用领域收购全部电力,住宅用途方面仅收购自家使用之后的“剩余电力”。不过中央和地方政府会提供补贴,因此要获得补贴,需要在太阳能发电协会太阳能发电普及扩大中心(J-PEC)进行注册,所以未注册的外国企业处于劣势。这就是事实上的“非关税壁垒”。
  不过,对于百万瓦级太阳能发电设施,由于收购全部电力,因此不提供补贴,所以无需注册J-PEC,这样一来,就相当于对外国企业“开放”了市场。
  实际上,外国产品不仅在价格方面占优势,品质方面的评价也日益上升。即使没有日本认证,也获得了TUV等“全球标准”认证。而且,为了完善企业补偿而利用保险的事例也在增多。
  日本企业在太阳能发电领域也在重复“最近的失败模式”。也有企业表示要“避开价格竞争,用品质取胜”,但要全面普及太阳能发电,需要使现在的成本减半,这是显而易见的。也就是说,“必须兼顾品质和成本”。
  而且,行业通过认证及注册等制造壁垒的反面效果也开始显现。不应用竞争原理的行业就不具备竞争力。通过地区垄断消除竞争的电力事业如此,同样不应用竞争原理的农业也是这样。
  对于像笔者这样的太阳能发电推进者来说,只要电池板及设备满足高品质及低价格的条件,产地在哪并不重要,笔者给日本企业的建议是,应该积极开放市场,从全球角度出发,与其他企业竞争,从而培养竞争力。
  架台及施工法成本也迅速降低
  对日本太阳能相关企业而言,外国企业崛起的领域不仅限于电池板。现在,外国企业采用的低成本架台及简易施工法受到关注。
  直至最近,百万瓦级太阳能设备的成本依然高于屋顶设置型产品。按理说,本来规模经济应该发挥作用,但实际上却相反。以往屋顶设置型为1千瓦60万日元时,百万瓦级太阳能超过了70万日元。这是因为使用高价架台,基础也利用混凝土固定等,成本较高。
  近来,该领域开始出现革新性变化,这就是打桩施工法。有些企业只是在自制的DIY太阳能设备中打入笔直的桩,这一做法稍有危险,不过在正规的商业用途方面,主要是使用螺旋桩。与木工使用木螺钉替代普通钉子同样,拉伸强度可显著增大。
  这种螺旋桩是利用大型螺丝刀一样的装置拧入使用。如果使用照片中的简易电动式设备,打1个桩大约需要6分钟左右的时间,但如果安装在液压挖掘机前端,1分钟左右即可完成作业。这样施工便会比较简单,还可大幅降低成本。而且,如果采用该方法,弃耕地等将来重新用作耕地时,也能简单地进行清除,这也是其优点所在。
  笔者此前通过演讲和论文等推荐了这一施工法,之后有多个施工企业提出了意见:“虽然施工变得较为简单,但螺旋桩1个需要几万日元,并不实用。”调查之后发现,日本国产螺旋桩价格确实高得“超乎想象”。
  于是笔者便介绍了中国制造的产品(下方照片),该产品仅需日本产品十几分之一的价格即可购得。ADVANCE公司正在经销,现已开始迅速普及。


  虽然品质方面可能不同,但“桩”就是“桩”。日本产品与中国产品的价格差在10倍以上,实在无法与之匹敌。希望日本企业能在这方面缩小差距。

 


作者: 来源:日经能源环境网 责任编辑:郭燕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