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CIGS产业隐现混战局面

2013-03-27 11:45:42 太阳能发电网
传统晶硅光伏产业曾经的火爆与混乱依然历历在目,产能过剩、低端重复、价格血战的场景正在发生。 新兴的中国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产业是否还要重复“昨天的故事”。一切都有待于决策者从产业战略的高度,进行设计和规划。  

 

  战略性引进,央企当执牛耳
 
  文/子之
  “云南石林1 兆瓦CIGS 商业化电站的建成发电,带给我们未来发展的希望,也使我们感到了问题的急迫。”
  北京桑林蓝天自控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晓义表示,建设1兆瓦的CIGS电站可以进口德国MANZ公司的产品。但要达到CIGS几十兆瓦级的电站,赶超德国、日本和美国的技术水平,则是长期依赖进口所能够不现实的。
  如果中国不能拥有CIGS的核心技术和产业化能力,我们将永远处于被动的局面。
  在已有实践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上,如何开启核心技术的引进和实现产业化,将考验我国产业战略决策的勇气与智慧。
 

  打好引进基础
  薄膜电池又分硅基薄膜、碲化镉和CIGS铜铟镓硒薄膜电池。硅基薄膜转换率低,寿命短,缺乏市场竞争力。国内市场不接受,国际市场更不可能大规模应用。碲化镉薄膜技术掌握在美国第一太阳能First Solar手中,不向中国转让技术。
  只有CIGS薄膜电池,其核心技术虽然掌握在德、美、日手中,但其产业化规模不大,并且以德国研发为主的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正在有意寻找更广泛的国际技术合作以及技术转让。
  同时,在中国也有部分科研单位和企业对于CIGS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有了一定的研发和技术积累。尽管技术尚不成熟,但是,已经具备了对于国际先进CIGS技术的消化吸收和二次研发的能力。
  适时引入国际最先进的核心技术,打破制约中国CIGS技术发展的瓶颈,成为我国尽快掌握CIGS核心技术的重要机遇。
  那么,在世界众多CIGS研发企业中,具体选择哪一套技术工艺呢?
  美国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爆发,为中国看清目标带来了机遇。在市场萎缩和投资退潮的危机环境中,只有实力更强、产品质量更高、成本更为低廉的企业才能够生存。
  美国Solyndra 和Solopower公司,在获得联邦政府能源部重点贷款不到一年后,因受困于研发路径和产品产业化的缺陷而宣布破产。
  在欧洲,德国的两大太阳能巨头Q-cell 和 Centrotherm,也因技术路线错误和无法实现产业化生产,宣布破产保护 。
  目前,只有德国Manz公司抵御住了市场的冲击,并在CIGS技术研发上,实现了经济化量产,并且在实验室中创造了20.3%的CIGS太阳能薄膜电池光电转化的世界纪录,其商业转化率也达到了13.5%,良好率接近80%的水平,在成本、发电量和稳定性等多项技术指标上,形成压倒传统晶硅切片电池的优势。
  王晓义表示,在经过长达2年的技术比对后,我们最终决定选用产业化更加成熟,且拥有一整套核心研发、生产、装备技术体系的德国MANZ产品,走好中国CIGS电站建设的第一步,为中国在整体核心技术上的跨越打好最坚固的基础。
 



作者:子之 来源:财经国家新闻网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