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益不稳成光伏电站最大隐忧

2013-08-22 16:24:21 太阳能发电网
面对国内光伏产业生产过剩,多晶硅、光伏组件生产企业遭遇不同程度的亏损,拓日新能、超日太阳、向日葵等光伏企业纷纷转战光伏电站市场,或启动需求市场,消化过剩产能;或转卖电站,获取盈利。保利协鑫、天合光能、阿特斯等也加速在日本、北美、东南亚等新市场进行光伏电站的布局,延伸

 

  资深光伏分析师王润川告诉记者:“像天华阳光30MW项目一样,并入地方电网是值得肯定的,但光伏电站的发展要考虑整个地区的电网吸纳和消化能力。”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王世江说:“地方电网比较脆弱,稳定性比较差,地方光伏电站并入地方电网,也要考虑到对地方电网的冲击。”

  两个关键问题

  介于稳定的利润回报率,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类企业,都疯狂涌入到光伏电站建设的队伍中来。一般认为,只要能拿到“路条”,仅建站后转手卖出,就可获得10%左右的净利润。而走完全部流程,一般不会超过半年时间。

  但盈利或许不那么容易。王润川告诉记者:“建设光伏电站的一些环节,比如选址、设计、建设并不是特别成熟。另外,资金是大问题。1GW的组件产能的企业,销售额大概有50亿人民币,运营资金10多亿就可以了,但投资1GW光伏电站要100亿左右,自有资金也至少要20—30亿。”

  天华阳光董事长苏维利说:“要真正启动中国国内的光伏应用市场,现在还有两个关键的问题,一个是如果不自用的话,上网部分能不能全额收购?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定论。第二个是电价的执行年限从哪天开始执行?执行多久。这两点是锁住中国光伏行业发展的巨大障碍,使得企业没办法清晰地预测投资一个项目的回报,收益率不安全,形不成一个商业模式。”

  参考光伏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意大利,除去政府在用户侧给予丰厚的并网电价补贴,固定的收购电价也让电网和投资者方便计算收益和成本,同时有利于保障项目质量,更易鼓励于配套电网的建设。这明显要优于用行政措施强令电网全额收购。



作者: 来源:国际招标网 责任编辑:admin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