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市场传闻称,马云正在与某大型光伏电站及运营商洽谈合作,如若成功,光伏电站开发融资模式将出现颠覆性变化。一时间,整个光伏产业为之震动。近年来,马云频频展开跨界投资,并引爆诸多行业生态的巨变。那么,这一次,光伏业是否也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1月23日,A股太阳能发电指数报收于935.36点,创单日涨幅2.54%,而相较1月21日开盘时的872.03点,三天来,其累计涨幅已达到7.3%。
作为推高这一指数的“功臣”,近日,坊间传闻,阿里巴巴继“余额宝”后又将推出“定期宝”,而这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投资标的很有可能会选择光伏电站。
理论上看,光伏地面电站8%-12%的年收益率,与以“余额宝”为代表的新兴理财产品6%-7%的年收益率间存有一定利润空间。基于此,光伏业界普遍认为,光伏电站具有“证券化”基础,“定期宝”这一方向值得探索。
当各界仍在畅想“光伏理财”的美好之时,1月23日,阿里余额宝方面相关负责人却向否认了该传闻的真实性(以光伏为投资标的)。而针对于“定期宝”,该人士则称“我们从来没说过有 定期宝 这个产品,只能说公司确实在与一些金融机构合作开发更多的理财产品,但目前没有更多消息可以披露”。
诸多因素困扰“光伏理财”
2013年中旬至今,随着“双反”争端的渐趋平静,管理层大力发展太阳能应用的政策相继出台,中国光伏业又迎来了新一轮投资热潮,但与以往不同的是,此轮焦点已由产业链中游的组件、电池片下移至下游的电站开发,而相对于商业模式尚不成熟的分布式光伏发电,10MW-100MW规模的地面电站则受到了资本更为猛烈的追捧。
据Wind数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5月以来,仅A股近20家上市公司公告的涉及光伏地面电站、分布式电站开发、投资、EPC、出售的总规模便已超4GW(建设期约为2013年-2015年)。
“当一个地面电站并网运营后,其电费收益(脱硫上网电价)、补贴收益(每发一度电而获得的财政补贴)都相对固定,而投入方面也十分固定(运维等)。这就是使光伏电站具有了相对明确的收益预期,也就具备了证券化的基础。”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
不过,“证券化”的基础仅限于已经成功并网的电站,对于那些拟投资建设的电站,则面临着日照时长、建设工期、并网与否、电网传输损耗导致的发电量有别、各地补贴力度差异等诸多不确定变量。“这样的风险,我想是类似 定期宝 这样的理财资金无法承担的。”上述人士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