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电站的刺激,今年全球对光伏产品的需求量至少有20%到30%的增长,而中国的需求量更将增长50%以上。”无锡尚德一位管理层对记者说。
他向记者表示,2011年时,我国对2015年光伏的装机容量计划仅为10GW,而到2013年调整为35GW,这意味着在今后的两年里,每年都有两百多亿元的补贴和资金投向光伏产业。“无锡尚德在未来几年里,中西部地区将以大型电站为主,而东部地区则以分布式发电站为主。”
内外有别
国内电站市场的特点是政策补贴幅度大,配套设施齐全、且社会环境稳定,而缺点也很明显,就是拖欠账严重、利润较低、融资比较困难。
佘海峰告诉记者,基于上述原因,目前该公司投资的电站业务90%都在海外市场,而这其中融资问题则是很大的一个因素,“国外的电站项目,银行等金融机构是看项目好不好,而国内的项目则是看投资人是谁,只要是央企在投资,都能从银行处轻而易举贷到钱,而如果是一个小公司投资的电站,则很难从银行贷款。”
“国外有种说法,从来不缺钱,只缺好项目,融资渠道非常多元化。如果你没有任何经验去做融资,可以找一些专业的融资公司,它们看你的项目可行,就可以帮你联系相关的金融机构。这是一个完全开放自由的市场,好项目决定一切,这是和国内市场相比的根本区别。”佘海峰说。
一位浙江光伏企业负责人则向记者表示,此前,国内的电站补贴被拖欠的十分严重,在去年就至少有近百亿元的补贴没有发放到位,但从去年下半年情况得到了部分改观,一些企业已经可以拿到补贴了。“目前,最大的问题还是融资,如果一个光伏企业要自己完全投资一个光伏电站,除了20%的自有资金外,80%都要银行贷款,而大部分银行都需要提供不动产作为抵押,这阻挡了很多企业的电站计划。”
佘海峰表示,在海外做光伏电站的贷款成本平均在4%左右,而日本只有2%左右,但在国内包括各种隐形成本则要远高于这一数字,而且即便如此,也是僧多粥少,一般的中小企业根本无法从银行贷到款的。此外,电站利润也较低,很多原来制造业的巨头涉足于此,主要为了刺激电池组件等产品的销售,而中盛新能源则更看重盈利能力,所以短期内还将以海外市场为主,“目前,我们海外市场以日本、美国、墨西哥、英国、智利等12个国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