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分羹
尽管循环经济成为金融机构的发力点,但并非所有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都能得到银行的阳光普照。
都兰县海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从事铁矿石选采的民营企业,该公司负责人马祥生就向记者“诉苦”:“我们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流动资金少,现在贷款比较困难,之前想向农行贷款,找了半年没有消息,找工行也不行,找浦发也不行,前几天找交行,交行的人来了,又上山看矿,又去工厂考察,又要财务报表,反正最后都没有消息。给出的原因是这个报表不行,那个报表不行,有的还需要政府开证明,开了证明还是不行。实际上我们是政府立项的环保项目。只有都兰信用社在考察我厂后以最快的速度向我们发放贷款500万元。”据称,该企业主要是从废矿砂中提取钨和锡,属于循环经济的范围。
当大银行在循环经济市场找准定位后,县级农信社则瞄准了这块“蛋糕”中的小微企业。
乌兰县环宇新型建筑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是海西州乌兰县一家以工农业废渣为原料生产建筑材料的村办合作企业。该公司董事长雷有德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该公司向乌兰县农信社贷款600万元,目前又申请了500万元流动贷款,用于增加设备自动化进行扩大再生产。
“受产品创新驱动,市场反应良好,目前已经获得了2700万元的订单,今年上半年的企业效益比去年下半年翻了一番。”雷有德告诉记者。
在调研中,多家中小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受经济下行影响,市场需求收紧,产品价格明显下跌,企业经营压力较大,如何持续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用于扩大再生产或设备更新成为企业面临的困难。在贵德县、乌兰县和都兰县等县级农信社调研中,小企业往往是向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大行贷不到款,转身投向当地农信社寻找支持,县级农信社也正是捡起了“大行不愿意做的”的小微信贷业务,通过合作社等形式缓解小企业融资之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