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产能过剩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要阶段性任务
市场竞争背景下,正常范围内的产能过剩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然而超过正常市场竞争范围的产能过剩会对产业本身、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产能过剩不利于产业本身的发展。产能过剩造成资源利用率低下,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导致产品价格低迷,企业的盈利下降,也加剧了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增加了企业的破产倒闭风险。产能过剩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能过剩意味着行业间不适当的资源配置,一些行业占用大量资源,供过于求,而另一些行业资源贫乏,导致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和整体效率降低,使得国民经济出现大幅下滑。产能过剩不利于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产能过剩的加剧会导致行业内企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失业工人大量增加,银行呆坏账急剧上升,社会不稳定因素激增。
化解产能过剩,可以显著改善产业结构,企业质量和有效产能都会不断提高,也会使我国GDP增长更具含金量,为经济增长的稳定性提供越来越好的基础。因此,化解产能过剩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是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问题。
化解新能源产能过剩难题的途径
明确市场和政府的作用,防范新能源产能过剩。应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过剩产能。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中,当行业出现产能过剩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必然会形成激烈的市场竞争,竞争失利的企业会自动退出市场,该行业重新回到平衡状态。而如果采用加强审核的方式限制过剩产业的进入,会导致投资者出现“蜂聚现象”,竞相争夺投资审批制度,扭曲了投资者行为,也易造成权力寻租。因此应对各级政府的资源动员能力给予一定的约束。对于政府的作用,应强化其信息披露和服务职能,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保障公平正义,建立产业发展的预警机制,发布及时、完整、准确的信息,确保向投资者提供了准确的价格信号,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避免政府监管失效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