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美国环境保护署曾经用交易许可证的市场手段淘汰含铅汽油,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人们仍然对用市场手段治理污染的做法持怀疑态度。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是最主要的反对者。然而,一个更为成功的案例证明,只要将以环保为目的的市场机制设计好,市场手段恰恰是环境治理的最有效手段。这个案例就是:依据于1990年通过的美国《清洁空气法修正案》,对酸雨治理实行了可交易许可证制度,其结果是酸雨量减少到1980年一半的水平之下!其后,“市场手段能够有效治污”的理念不仅被“绿色和平”接受,并且逐步成为全球的共识。
传统经济学主要是从资源配置优化和市场结构优化的角度,研究消费者的效用最大化和生产者的利润最大化。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用市场机制让我们所需要的清洁空气最大化、清洁环境效用最大化,从而实现低污染乃至无污染的经济发展。
碳交易的治污功效是通过对碳交易市场的培育实现的。
碳市场的构建,首先,需要测算出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现实的碳排放总量;其次,以测算出的碳排放总量为标准,制定合理、科学的减排总量及阶段性的减排量;第三,实施可交易许可证制度,将所有排污企业全部纳入交易许可证制度的管制之内,形成碳交易市场;第四,构建全国统一的碳交易市场,逐步同国际接轨。
碳减排市场的治污效应是通过碳市场的惩罚、激励、压力、动力机制形成的。即在碳市场交易中形成的环境污染外部性向内生性转化的企业成本升高的惩罚效应、在碳交易总量不断下调中形成的碳交易获利的激励效应、由企业碳成本升高而生成的对碳减排技术购买的需求效应,由碳减排技术需求而生成的碳减排技术创新效应等四大效应的合力中,实现对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优化。
作者:刘力臻 来源: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