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消息,日前,在汉能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会长、“中国首富”李河君的一次发言中,这位国内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首席代言人,没有再把晶硅和薄膜比作黑白电视和液晶电视的关系,没有再提薄膜对晶硅的替代性,而是强调两种
之所以两种技术路线以这样的轨迹发展,宋登元强调,因为光伏行业的本质就是成本为先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他表示,实际上,太阳能发电除了晶硅和薄膜技术,还有多种其他技术,比如聚光、钙钛矿技术等。但要想在市场上有好的表现,最重要的还是成本因素。
除此之外,宋登元还提出了薄膜电池的原材料供给问题。晶体硅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7.1%,而薄膜电池用的铬、镓、铟、硒等材料都是地壳中非常稀有的元素,尤其是铟。他指出,按照我国目前规划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进行计算,如果大规模发展薄膜技术,材料的可支撑性将是个难题。
保利协鑫执行总裁舒桦首先肯定了薄膜电池的生存空间。他表示,和晶硅一样,薄膜技术也在成长,随着转换效率和使用寿命问题的解决,也会有它的应用市场,特别是在建筑一体化这类局部特定市场,薄膜技术有其自身的优势。但同时他更强调:“经过十年多的发展,晶硅电池的转换效率不断提升,现在已经超过23%。随着今后晶硅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转化效率甚至可以达到25%以上。从综合性价比上来看,能够应用在商业化的光伏发电技术,今后仍然会是晶硅技术。”
“未来可能还会兴起其他技术,比如光热发电等其他应用太阳能的发电技术。但是在近期以及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从技术进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政府补贴以及走进千家万户的市场应用情况来看,晶硅路线仍将占据太阳能发电的主流地位。”舒桦说。
作者:赵晨 来源:赛迪网-中国电子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