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嘉碳开元投资基金”系列产品在深圳排放权交易所举行路演,成为全国第一只私募碳基金,此次路演的产品还有“嘉碳开元平衡基金”,这被认为是国内碳市场迎来的又一次金融创新。 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总裁陈海鸥表示,随着这两只私募碳基金的发行,中国碳金融将开启新的篇章,而作为全国碳市场最活跃的深圳,碳金融的积极尝
碳金融衍生品陆续出现 目前,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有管控企业635家,机构投资者20多户,个人投资者700余户。今年8月8日,国家外汇管理局正式批复同意境外投资者参与碳排放权交易,深圳成为全国首家向境外投资者开放的碳市场。
陈海鸥表示,国内碳排放权交易以及碳金融市场有极大成长空间,碳金融领域将为传统金融带来更多新的理念和冲击,将持续产生更多创新型产品。
今年以来,以碳资产为标的物的金融产品开始国内出现。
5月12日,中广核风电附加碳收益中期票据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这是银行间发行挂钩碳资产收益债券的首次试水。在企业方看来,发行碳债券的目的主要是通过碳资产与金融产品的嫁接,降低融资成本,实现工资工具的创新。
9月9日,全国首单碳资产质押贷款项目在武汉签约,这是国内首笔以碳排放权配额作为质押担保的贷款。 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和湖北宜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三方签署了碳资产质押贷款和碳金融战略合作协议,企业利用自有的碳排放配额在碳金融市场获得了银行4000万元的质押贷款,用于实施国家推荐的通用节能技术,最大限度实现节能减排。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作为第三方平台,为融贷双方提供质押物登记存管和资产委托处置服务,为银行与企业免除了后顾之忧。
陈海鸥透露,深圳排放权交易所未来也将推出碳保理产品,碳保理即配额质押,控排企业可将持有的碳配额质押给深圳建行,以此获取贷款。在她看来,碳债券和碳基金的发行都在碳金融的探索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碳金融工具,促进新兴排放市场的发展。
此外,也有消息称,天津排放权交易所已与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兴业银行展开战略合作,以共享商业银行已发掘的绿色投资机遇以及节能减排专业企业。双方将合作创设超短融碳债券和环境权益抵押贷款方面的项目评价体系,为碳交易提供金融化、证券化以及清算结算服务。
碳金融市场创新前景广 在发达国家,碳金融创新产品种类较多,市场交易品种丰富。我国虽然碳减排市场很有潜力,但与之相关的碳金融和碳资本市场刚刚起步。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大部分银行在此方面的触角,还仅限于“绿色信贷”,围绕碳资源和碳排放的融资产品仍然不多。
一位业内专家则告诉记者,国内企业和金融机构对CDM项目和碳金融的认识尚不到位是成立碳基金的一个主要障碍。由于在其融资方面认识不够深,企业和银行不能看到它的盈利性与重要性,不愿出资参与碳交易,使得碳基金较难形成规模效益。
“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减排潜力的国家,但国内的金融体系尚不发达,金融创新不够,碳基金在国内的运行机制以及相应的制度保障应该是我国发展碳基金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上述人士称。
作者: 来源:能源网-中国能源报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