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战略事关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生产布局,影响能源投资决策和管理运行。现阶段,我国正在制定能源“十三五”规划(含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能源安全发展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5-2020)。 从
能源战略事关未来能源产业发展、生产布局,影响能源投资决策和管理运行。现阶段,我国正在制定能源“十三五”规划(含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能源安全发展战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战略(2015-2020)。
从近期政府管理部门对外透露信息看,未来能源发展和改革的战略导向基本明确——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能源体制改革是主要内容。
一、 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目前,我国能源战略从保供给为主,开始向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转变。这意味着敞开式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将受到控制,控制手段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也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价格、减少补贴来实现。
反观过去十年能源消费路线,“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从2005年的23.6亿吨标煤,增至2010年的32.5亿吨,年均增长率6.6%。按照能源“十二五”规划的预期目标,2015年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0亿吨标准煤。在经济下行、能源消费增速放缓的形势下,这一目标有望实现。
有机构测算,如果在政策环境不变情景下,按照以往经济发展路径测算,202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54亿吨标准煤左右,2030年将接近70亿吨标准煤。显然这样的增速不可持续,生态环境和国际环境也将承受巨大压力。
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主要是控制煤炭。国家将制定煤炭消费总量中长期控制目标,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已经明确的是,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力争实现煤炭消费总量负增长,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
能源消费控制直接影响未来能源项目建设和审批。直接表现为,钢铁、水泥、有色等高耗能产业发展将受到抑制;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新(扩)建燃煤机组建设将得到严格控制;煤炭过快增长的产量也将受到约束。
作者:王秀强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