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写“组件需求量”而不写“光伏装机量”?这是因为在美国“201”政策的扰动下,美国电站业主已囤积了5GW的光伏组件库存,这些库存虽然会变成美国的光伏装机量,但并不会变成实际的组件需求。所以,在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算算组件需求量,更能贴近制造业的实际感受。
预测需求是十分困难的。在2017年年初,一大批产业分析师预测道,当年的光伏装机量只有70GW,将会出现光伏产业史上的首次负增长。然而,现实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在美国“201”政策的扰动、中国分布式超预期大爆发的助推下,2017年全球光伏组件的需求量非但没有负增长,反而历史上首次突破100GW的天量。
到了2018年年初,一份份十分乐观的产业报告出炉了,预测中国需求达到60GW、70GW以上的大有人在,全球需求更是会进一步推升至120GW以上;这种预测可能还是分析师中较保守的;我见过最为乐观的一份报告来自兴业证券,报告中预测3~5年后仅中国需求就会达到240GW,是当前全世界需求的2.4倍!
在一片喧嚣与吵闹中,保持冷静与客观是困难的。很幸运,我身边恰好就有一些这样冷静客观的朋友,他们分别是智汇光伏创始人王淑娟老师、PV infolink智库及Solarzoom智库的朋友,他们都是见证或者亲历过产业周期的朋友,自然也就不会盲目乐观,本篇文章就是汇总上述三个智库成果且叠加自己分析思考得出的作品。当然,在需求预测上各家智库预测的内容可能不尽相同,我会对比分析选取我自己认为最可靠的预测。
一如既往,先把结论放在文前:2018年全球前四大光伏市场中的三个地区,同时面临不同程度的挑战,全球总装机量可能会来到90~95GW的水平,可能是光伏产业史上的首次负增长,这个时间点上我们不应盲目乐观。
去年的分析错在哪里?
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正确之母;分析去年的预测错在哪里,或许就可把今年的预测弄得更准确一些。
其实把预测拆开来看,2017年年初,各家的预测也有很多很可靠的部分,比如说日本市场2017年装机量出现了预期中的下滑,只有5.8GW;印度市场出现了如预期中的倍增,从4.5GW增长至2017年的9GW;偏差主要来自于中美两个市场,美国的实际装机容量确实出现了下滑,从2016年的16GW下滑到了11GW。但是,在美国“201”政策的扰动下,在2017年年底提前出现了抢货备货潮,是的大家囤积了5GW的组件以硅片可能更高的税率,这就使得预测与实际出现了5GW的偏差。
更大的偏差还是来自于中国,由于中国“先建先得”的政策使得光伏安装量不受指标管控地出现了暴增,使得2017年能源局不得不下发13.9GW的增补指标,此外分布式及户用光伏也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大爆发,同比增长350%达到了19.44GW,这是年初最有想象力的分析师也猜不到的发展趋势。
所以,美国“201”扰动、中国分布式爆发、中国先建先得增补等三个因素致使预测与实际出现了重大偏差。除去这三个部分外,分析师对其他地区的大部分预测,都基本靠谱。
展望2018年,上述三个令去年市场超预期发展的因素,都将发生或多或少的改变。首先,美国“201”法案已经通过,由于囤积的大量组件库存致使美国2018年上半年基本无需求;其次,中国已经停止了先建先得的政策,更不会再有增补指标;最后,分布式市场已有充分增长预期,而且由于工商业屋顶项目可能要纳入指标管理,中国分布式市场的发展再次大幅超预期的发展的概率正在降低。
全球各个市场的分析
中国市场:2017年安装量53GW,是全球最大的光伏装机市场,全球占比52%,2018年由于没有先建先得政策的扰动,国家指标内的项目预测更容易也会更准确一下。在国家指标规划下预期中的项目有:
1、普通地面电站指标预估12GW。
分析:2017年下发14.4GW的普通地面电站指标,这其中已约有8GW指标,分配给了因先建先得政策建好的光伏电站项目;剩余6~7GW的项目预计会在2018年抢630时间点。这是今年630抢装的主要需求来源。去年630抢装期间,总计安装了超过20GW的光伏电站,今年的抢装量只有去年的三分之一,再考虑到不断扩充的产能,我们可以得出鲜明的结论:今年所谓的630抢装将不会对光伏相关产品价格带来明显的扰动。
此外,2018年还会下发11.9GW的普通地面电站指标;但是由于当前国家对光伏发展的态度收紧,预期这部分指标的下发时间点会很晚。如果这类指标最终在三、四季度才陆续下发,那么能安装在今年的量就会十分有限。
所以,王淑娟老师预期2018年的指标能落实到2018年的量,仅有3GW左右。但我认为,2019年将不会再有630的宽限期,这就促使部分能及时拿到指标的电站业主会努力在今年年底前并网,2018年指标落实到当年的容量我估计认为能有5GW以上,所以整个2018年来自普通地面电站的指标项目组件需求为12G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