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规模”为的是“强体质” 光伏产业亟需提升核心竞争力

2018-06-04 09:52:17 太阳能发电网
上周五,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根据行业发展实际,暂不安排2018年普通光伏电站建设规模,在国家未下发文件启动普通电站建设工作前,各地不得以任何形式安排需要国家补贴的普通电站建设。一文激起千层浪,《通知》在行

《通知》还指出,有序推进领跑基地建设。对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同样也是领跑者计划的初衷。6月1日晚间公示的“光伏发电技术领跑基地推荐投资企业评优结果”显示,入选的各个企业电池的转换效率和功率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单晶电池的转换效率均达到了23%以上,最高的达到23.85%,60片电池组件的功率达到330W及以上,普遍叠加了多主栅、半片和叠瓦等提高功率的技术,整合了当前具备快速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制造的技术。可以预见的是,这些产能进入市场,将进一步加快光伏组件效率的提升。

经过多年的产能扩张,我国光伏行业在迈向“提质增效”的阶段,适当的“减速”有利于优化发展规模、提高运行质量,也有利于企业“练好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研究认为,对于企业而言,政策环境的改变更多的是一种考验,在这种考验中,优质的企业往往会脱颖而出,企业需要做好的,是不断提升技术和综合运维水平,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加速从“政策”走向“市场”

在能源领域,光伏发电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市场主体多,社会资本参与度高,民营企业在市场中占有“半壁江山”。国家有关部门表示,光伏产业在项目建设投资方面,已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设规模多样化。

不过,光伏的市场竞争中始终存在着一些乱象,譬如不少地区存在地方保护和限价政策,以及一些地方“先建先得”扩大规模。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认为,规范的市场提供的是有序的竞争。《通知》明确,要进一步加大市场化配置项目力度,严禁不公平竞争和限价竞争,将上网电价作为重要竞争优选条件。根据《通知》,普通光伏电站须通过竞争性招标方式确定项目业主,而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力度也会加大。

此外,市场化程度的提升还在于完善光伏发电电价机制、加快光伏发电电价退坡速度、降低光伏发电补贴依赖。国发能研院、绿能智库研究发现,光伏行业目前正处于“政策与市场的十字路口”,只有不再依赖补贴时,才能真正从“政策”走向“市场”。根据《通知》关于标杆电价下调5分的要求,去年底发改委《关于2018年光伏发电项目价格政策的通知》将Ⅰ类、Ⅱ类、Ⅲ类资源区标杆上网电价分别调整为每千瓦时0.55元、0.65元、0.75元的规定尚未来得及实施就再度被调低,也意味着光伏电价退坡的加速。

随着光伏行业的不断成长,对于补贴的依赖必将持续下降,回归市场的脚步也将不断加速。对于整个光伏行业,规模增长的“减速”并不意味着产业的停滞,而是重新调整节奏,快步从“政策”走向“市场”,从而为能源的转型提供不竭的动力。



作者:吴昊 来源:能源发展与政策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