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国光伏产品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此过程中也受到来自欧美等各方“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挑战。我国光伏产业界在积极主动开展应诉的同时,也在加强内功修炼。
一是注重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布局优化,不断提升生产能耗、产品质量和转换效率,另一方面根据产业链不同特点优化生产的国内布局,以不断降低生产成本;
二是启动国内市场,大国大市场一直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国内市场的启动可有效避免产业受到海外市场大幅波动带来的巨大影响,也可通过市场商业模式创新更好开拓国外市场;
三是优化生产全球布局,采取主动“走出去”,在全球成本洼地或市场集中区域建设生产工厂,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和更好接近市场,以此开辟新的贸易通道。光伏产业在近10年的贸易战中,越发奠定我国光伏产业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地位。
坚持市场带动,掌握光伏产业发展的主动权。
40年来,我国在充分利用国外市场基础上,也在积极扩大内需,早期主要将光伏应用于消费品电源以及偏远地区供电,解决用电“刚需”问题。
近十年着主要通过“金太阳”示范工程、特许权招标、规模管理等渠道,促进国内光伏市场规模化发展,以确保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和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市场的推动方式也从初始投资补贴向上网电价再到现在的可再生能源绿色证书+配额制等探索转变。
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光伏应用模式创新,推动光伏+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如“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复合应用模式,再如光伏治沙、光伏扶贫、光伏养老等,以充分发挥光伏的社会环境效益。
同时,光伏产品也开始作为移动能源产品,在共享自行车等地方充分应用,极大扩大光伏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引导企业“走出去”。
鼓励光伏产品出口,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发展壮大我国光伏产业。截至目前,我国光伏产品已出口至180多个国家或地区,光伏组件累计出口量达到118GW以上。推动龙头光伏企业优化产能全球布局。
目前,已经有近20家光伏企业在马来西亚、德国、美国等18个国家或地区海外设立制造工厂,已建成电池和组件产能超过5GW。支持企业在海外开发光伏电站,包括开展EPC工程、合作开发光伏电站等。支持光伏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等方式,快速切入国际市场。
转变发展理念,推动光伏企业转型升级。
光伏龙头企业纷纷将视野转向新兴生产经营领域,加速从单纯的光伏组件制造商向为客户直接提供光伏电站建设整体解决方案转型。如部分企业不断向金融、投资领域延伸,在电站资产证券化、碳金融、新能源等方面探索开辟新的利润空间。
△太阳能发电路径呈现多样化,我国首个大型商业化光热电站中广核德令哈项目建
过去十年,多晶硅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太阳能电池产量年复合增长率达一些企业开始向能源互联网领域拓展,通过多能互补等方式,拓展光伏应用。部分光伏制造企业借助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企业进行技改,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变,通过智能制造,推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总之,通过改革开放40年,中国的光伏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的整体环境已经初步建立并正在逐步完善,为中国光伏产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相信,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前景是美好的,我们祝愿中国光伏产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续写往日的辉煌。
(作者系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