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配额制面临重大问题
虽然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和风电的前景良好,但同样要面对很多问题。
早在今年6月底,国家能源局就计划公开发布配额制的第二次征求意见稿,但却被迫取消。关于取消的原因,是在第二版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可再生能源补贴强度的新增内容,引起了业内的巨大反应。
原计划的第二版征求意见稿中,要求将可再生能源强制配额与绿色证书相结合,并且按省份划定了风电和光伏的最低保障利用小时数,在保障利用小时数之内国家可再生能源基金给予全额补贴,保障利用小时数之外的发电量不再获得补贴支持,但发电企业可以获得绿证并且出售获得增量收益,但金额不得超过原先的补贴数额。
这一新增规定,意味着新能源企业的发电量能够获得的补贴,在除去保障利用小时数之外,只能依靠出售绿证来换取,并且上限不超过原来的补贴数额。故作为盈利重头的保障外部分收益,将大大受损并且面临变现难的问题。
绿证制度在实施一年多以来,据中国绿色电力证书认购交易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19日,共有2034名认购者认购了29766个绿证。乍一看,数据还不多,实则不容乐观。
目前,绿证认购平台上的累积光伏挂牌量为238854个,累计成交量仅为151个,成交率为万分之6.3;累积风电挂牌量为4818346个,累计成交量为29615个,成交率为千分之6.1。成交率可谓非常之低。
配额制作为缓解和代替国家进行可再生能源补贴的一种方式,与绿证制是相互结合的关系。绿证交易的惨状,间接折射出目前可再生能源配额制面临的最大问题,那就是市场认可度底,收入难以保证。因为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光伏和风电,目前而言,其稳定性和发电成本,相对于煤电都处于劣势。即使强行进行配额,利用率和消纳率也难以保证。
并且,由于风电绿证的成交量达到了光电绿证成交量的196倍之多,会导致社会资本从光伏行业向风电行业倾斜。这些现实问题,新的配额制征求意见中,也要有应对规则,防止可再生能源结构的失衡发展。
本次9月18日发布的配额制征求意见,目的和重点依然会放在可再生能源的消纳上,并且在绿证交易制度的配合下,可能会适当增加一些可再生能源基金的补贴。然而增加适当的、领取困难且有拖欠风险的补贴,仍是难以解决可再生能源企业现实中面临的运行困境。所以,配额制的强制比例、可实现途径、稳定的收益保障等方面,也是配额制要严格明确并规定的细节。
原标题: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持续扩大 到2020年根本解决消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