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快速下跌藏隐患
如果价格下降过快,可能使得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在原材料上做“手脚”
■ 文︱本刊记者 张广明
受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光伏组件的价格仍然呈现下跌趋势。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受欧洲等启动反倾销调查等因素影响,光伏组件的价格将持续承压,维持在当前水平的希望十分渺茫。因此,在企业大幅去库存化的背景下,相关产品的价格将进一步下跌。
来自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 的分析则称,即使非晶硅成本最低跌至每瓦50美分以下,多晶硅价格则为每公斤18美元,那么组件每瓦65美分的平均销售价格所产生的毛利润率也不到10%。而随着硅片转换成本已下探至每瓦17美分,电池片跌至每瓦14至15美分,组件成本接近每瓦20美分——如果原料不做改动的话,那么供应商进一步削减成本或许愈加困难。
组件价格的进一步下降无疑对扩大市场的整体需求将起到推动作用,但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如果价格下降过快,可能使得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在原材料上做“手脚”,这将对后期光伏电站的运营效率埋下隐患。
“在目前行业降低成本的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原材料成本的下降无疑将起到直接的作用,但关键是如何平衡好产品质量与降低成本之间的关系。而如果通过牺牲产品使用寿命以及效率来降低成本,将不可避免的影响到电站后期的运营收分析机构IHS则表示,中国市场上的太阳能组件价格已经处于最低水准,但可能还会进一步跌至每瓦0.58美元。
组件价格难以企稳的另一主要因素,则来自于一些企业的高额库存。
来自一些分析师的预测称,天合光能、尚德电力及英利绿色能源控股等中国光伏公司手中持有的存货约5吉瓦,几乎是全球年度需求的六分之一。而在欧洲展开反倾销调查的情况下,中国企业目前正避免向欧洲出货,但这可能会进一步加大其库存压力。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向欧盟销售约210 亿欧元(274.2亿美元) 的太阳能组件,约相当于中国太阳能产业出口总值的60%。
低成本的隐忧
对于组件厂商而言,价格的持续下跌将令其面临着更大的成本压力。
投资银行Maxim Group认为,随着组件成本接近每瓦20美分,如果原料不做改动的话,供应商进一步削减成本或许将愈加困难。而即使非硅成本最低跌至每瓦50美分以下,多晶硅价格为每公斤18美元,组件每瓦65美分的平均销售价格所产生的毛利润率也不到10%。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成本压力可能会益。”杜邦光伏氟材料中国区市场经理马可表示。
在马可看来,尽管现在的组件产品均提供了25年的质保,但从现有的质保条款来看,是偏向于组建厂商的。而从已经发生的实际案例来看,质保并不能有效保障电站业主的利益。
组件价格难企稳
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国内240W多晶组件报价为4.2-4.5元/瓦,250W单晶组件报价4.7-5.1元/瓦,延续下跌之势。而从国际上来看,市场报价在0.58-1.10美元/瓦,均价为0.706美元/瓦,跌幅2.08%;薄膜光伏组件市场报价0.58-1.00美元/瓦, 均价为0.656 美元/瓦,跌幅1.8%。
相关信息显示,尽管部分组件企业选择降价方式来急于出货,但成交情况却不尽人意,各地不乏出现企业抛货现象。
国信证券发布的报告认为,受季末财务压力影响,一些中国光伏企业正更大幅度地降价以达到销量目标及获取足够营运资金的目的,光伏产业链上所有产品均面临降价压力。
美国投资银行Maxim Group 预计,下半年组件价格将跌至每瓦70美分以下,三季度光伏产业将维持疲软态势。
迫使一些企业在产品质量上做“文章”,尤其是在一些原材料的采购上面,但这可能为以后的电站运营埋下隐患。
在马可看来,应该将关注重点转移到电站的发电成本而不是安装成本。“现在一开标,焦点主要集中在每瓦多少钱。但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更应该关注光伏电站的单位平均发电成本,即每度电多少钱。”
马可表示,从其了解的情况来看,去年在西部建设的光伏电站中,其发电效率的衰减程度超出了预期,这意味着在这种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环境下,对于组件的使用寿命以及可靠性的要求都是比较高的。但在当前这种成本压力下,无法排除一些企业通过牺牲产品质量来降低成本的行为,这将对电站的收益率造成直接影响。
据了解,现有的一些光伏电站的内部收益率大都是基于在25年的运营期内,其最终的衰减率在20%左右。而光伏组件在发电可靠性方面能否达到上述要求,现有的检测手段很难予以检测。
“尽管一些组件商均宣称通过了各个实验室的认证,但这些检测均是基于模拟条件下的、短期内的检测方法,本身有多大的可信度也很难说。”某业内人士认为。
除了实验室模拟环境下的认证外,另一个让电站业主吃定心丸的则是对组件产品的质保。
根据公开资料来看,大部分的组件厂商均为其产品提供了相应的质保,比如承诺在25年内其输出功率保证达到80%等。
但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质保条款能在多大程度上保证电站业务的利益,也很难说。其中的关键在于,大部分组件均承诺的是输出功率,而不是最终的发电效率,后者才是决定发电量多寡的关键。
马可也认为,从现有的质保条款来看,是偏向于组建厂商的。而从实际案例来看,质保并不能有效的保障电站的业主的利益。
“据我所知,在欧洲有一个电站的组件出现问题后,但其当时应用的这种组件已经停产了。而新的组件在尺寸、功率匹配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导致新的组件在安装后并不能适应其原有的系统。此外,在出现问题后,电站施工方和组件商开始相互推诿的情况也存在。”马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