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光伏板连成片,就如同一座小型发电站,将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在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发展包括光伏在内的可再生能源成为许多国家碳中和路径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光伏已经是中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的电源,仅次于煤电。光伏产业的广阔前景,引来了资本的青睐,行业巨头也纷纷加足马力扩产。
装机量增多产业发展迅速
2023年,光伏产业发展迅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增光伏装机7842万千瓦,同比增长154%,占新增电源装机的56%。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累计发电装机容量约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其中,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4.7亿千瓦,同比增长39.8%;风电装机容量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3.7%。光伏发电已经是我国装机规模第二大电源,仅次于煤电。
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光伏企业的业绩大涨。国内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专业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企业亿晶光电的最新公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其业绩预增超10倍,其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8亿元到3.2亿元,同比增加1086%到1255%。“光伏一哥”隆基绿能的营收也不断上涨,从2019年营收329亿元增长到2022年营收1290亿元,今年一季度营收也已达到283.2亿元,同比增长52.35%。
与此同时,资本也纷纷涌向光伏行业。机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光伏行业60家企业发起近2000亿元的融资。有预测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发电投资预期超过3800亿美元,或将首次超过石油上游投资。
补全产业链改变冷热不均现状
虽然光伏行业整体增长,但是目前产业链内也面临冷热不均的情况。
纵观整个光伏产业链,上游为硅料、硅片环节;中游为电池片、电池组件环节;下游为应用系统环节。两年前是位于上游的硅料企业风光之时,2020年到2022年期间,由于多晶硅货少价高,企业利润颇丰。“今年上半年硅料产量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多晶硅盈利空间大幅压缩,但行业扩产持续,竞争淘汰加剧。”多晶硅材料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严大洲表示,今年1至6月,国内多晶硅产量达65.17万吨,但需求方面仅约为55万吨。
供过于求下,硅料价格不断下跌,产业链中的组件环节也开始了从扩大产能到竞争加剧的周期。上半年多家组件企业盈利实现倍增:晶科能源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加304.38%至348.58%;晶澳科技预计上半年实现净利润同比增长146.81%至187.95%。
“企业要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性价比。”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译阳表示。记者注意到,为了实现稳定发展,光伏企业也在努力补全产业链,扩充硅棒、切片等中上游业务。
警惕产能扩张过热苗头
业内人士也对行业产能持续扩张的趋势提出了一些提醒。“短期看,光伏产业上游扩产规模巨大,已经出现一些过热苗头。”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新能源处处长邢翼腾谈到,今年上半年,光伏发电因疫情后项目集中投产等多方面原因,新增装机规模大幅增长,电力消纳及电网接入矛盾更加凸显,这些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推动解决。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也表示,光伏行业未来市场格局将会发生变化,优势企业与新兴企业的同质化竞争较为困难,应实现错位竞争,同时,跨界企业众多,由此也产生了较大的市场风险,只有做强做优的企业才能走长远。
目前,光伏发电成本虽然降低,但是加上储能和运输成本,其价格仍远高于电价。刘译阳表示,储能在电网中的交易机制是瓶颈,当前市场化程度还不够高,交易和调度的机制规则和结果还不够透明,还需不断推进电力体制改革。如果光伏发电加上储能成本和传统煤电平价,也就表示在电量上和电力上都能和传统电源达到同质同价,无疑会再次打开光伏发展的空间。
作者:夏骅 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