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涨价、硅片涨价、电池片涨价、玻璃涨价……2020年的价格风波给行业带来的最大反思无疑是供应链管理,而保障供应链,最安全的方式则莫过于垂直一体化。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东方日升……2020年至今,传统组件龙头企业纷纷向上扩张补齐产能“短板”,与此同时,大全、东方希望等硅料巨头也开始向下扩张,轰轰
硅料涨价、硅片涨价、电池片涨价、玻璃涨价……2020年的价格风波给行业带来的最大反思无疑是供应链管理,而保障供应链,最安全的方式则莫过于垂直一体化。
晶科、晶澳、天合、阿特斯、东方日升……2020年至今,传统组件龙头企业纷纷向上扩张补齐产能“短板”,与此同时,大全、东方希望等硅料巨头也开始向下扩张,轰轰烈烈的垂直一体化竞赛愈演愈烈。
硅料巨头“杀入”下游
光伏行业有着一条清晰而完整的垂直产业链,主要包含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应用系统5大环节。受制于供需关系影响,上游原材料企业在产业链中一直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近两年随着单/多晶技术迭代、寡头效应加剧,上游原材料定价权已基本被几家单晶龙头企业掌握,这也使得各家在利润成本空间方面很难实现大幅增长。由此,以新疆大全、东方希望、保利协鑫、通威股份为首的硅料企业开始布局下游电池组件环节。
2021年首先开始动作的就是硅料巨头新疆大全。1月18日,设备制造企业双良节能低调发布两则中标公告,其中一则就是中标新疆大全年产15GW光伏组件及配套项目(B阶段)还原炉及撬块项目,中标金额约2.92亿元。
据悉,新疆大全年产15GW光伏组件项目是其于2020年初筹划布局的,但之后一年时间并无项目进展信息发布,如今项目部分配套设备以完成招标,项目实际建设也将提升日程。公开资料显示,截止2020年底,大全新能源硅料产能已达7万吨。
另一家硅料龙头东方希望动作则更为迅速,2020年6月,东方希望同河南省三门峡市达成10GW光伏组件项目合作协议,项目地点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投资总额高达100亿元。
此外,有媒体猜测,东方希望于2020年4月份在北海市签约的总投资210亿元的30GW/年的光伏材料产业链项目中可能包含单晶硅片、电池、组件项目。截止2020年底,东方希望硅料产能已达7万吨。
除了自己出资开拓光伏组件业务外,“兄弟公司联动”也是硅料企业拓展产业链、抵御市场风险的手段之一,如保利协鑫、通威股份、亚洲硅业。
其中,协鑫早在2014年就开始生产光伏组件,2015年便冲进全球光伏组件制造商前十。通威高效太阳能电池已连续4年占据全球首位,然而通威的攻势依然迅猛,新近分别与天合、晶科“联姻”,通过参股合资公司,继续扩张硅片、电池片产能,强势打造出垂直一体化的“通威模式”。亚洲硅业早在2015年已经具备200MW高效光伏组件生产能力。
叠加新疆大全、东方希望,全球前十硅料巨头过半已“杀入”下游。
垂直一体化扩张加剧
事实上,相比硅料企业延长产业链,下游组件企业的垂直一体化扩张更为迫切。
2020年,为反制上游原材料涨价,以隆基、晶科、晶澳为首的组件龙头企业纷纷抛出重磅扩产企业,补齐“短板”产能,向垂直一体化模式转变。
据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统计,2020年至今国内前六大组件制造企业共计宣布了38项扩产计划,“硅片+电池片+组件”“电池片+组件”的垂直一体化棋局已经铺开。
国内前六大组件制造企业2020年至今扩产情况
不仅如此,组件企业进一步挥师硅料。
2020年11月,东方日升通过下属全资公司向盾安光伏收购聚光硅业100%股权,以此进入硅料环节,持续完善产业链布局。
抱团“通威模式”,隆基、天合、晶科则通过与通威参股合资公司跨界硅料。2020年9月,隆基发布四川永祥新能源公司增资扩股、投资云南通威公司两项公告,根据公告,四川永祥新能源公司年产7.5万吨硅料,永祥股份持股85%,隆基持股15%;云南保山通威公司年产4万吨硅料,通威持股51%,隆基持股49%。
同年11月,天合光能与通威旗下四川永祥、通威太阳能分别签署《合资协议》,合作成立项目公司并共同投资年产4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年产15GW拉棒项目、年产15GW切片项目及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项目,项目总投资额约达150亿元,天合光能在各项目公司中参股比例均为35%,合计注册资本金出资额21亿元,“通天联盟”形成。
2021年2月9日,晶科能源宣布与通威“联姻”,通威股份按30%股权比例战略参股晶科能源15GW硅片项目公司,晶科能源按35%股权比例战略参股通威股份4.5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公司,双方按股权比例分红。
垂直一体化的优势毋庸置疑,据某组件龙头企业介绍,一是增强了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二是公司可以在产业链各环节实施全面、严格的产品质量控制,充分保证产品品质;三是产业链协调充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在行业中的议价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但值得注意的是,垂直一体化布局也并非没有风险,如面临技术革新、市场格局突变时,前期的方向性项目资金投入就是一体化企业反应速度、得失取舍的最大阻碍。此外,一旦一体化布局脱离了正常的发展规律,很可能造成产能过剩、价格战、新技术研发局限等未知后果。
晶科能源副总裁钱晶也曾提醒,光伏产业为资本密集型产业,且越往上游资本越密集,垂直一体化之后还要考虑长远的市场状况、供需关系,规避风险。
不过,在业内人士分析看来,在颠覆性技术迭代之前,垂直一体化可谓当下企业的主流选择。
作者: 来源: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责任编辑:jian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