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可以说是全球光伏行业整合大幕拉开的一年,纵观世界光伏制造中心中国 2012年全年的产业调整,根据SEMI《全球光伏制造数据库》的统计结果,中国光伏组件产能为37GW,产量为21.1GW,产量占全球的54%,产能由2011年49GW下降至37GW,降幅达25%。
目前,政府、产业界都在反思、总结中国光伏产业化10余年来的经验与教训。不妨让我们换一个角度,从与光伏产业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已走过50余年发展历史的半导体产业中去探明个究竟。
半导体产业起源于上世纪60年代初的美国,经历50余年的发展,到2012年全球半导体产业总产值达到3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在10%左右。半导体产业和光伏产业的共同特点包括:
1. 两者同属高科技产业。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材料、核心设备和运营管理模式均来源于半导体产业,受到其深刻的影响,光伏产业高速发展期急需的高端制造业运营、管理人才、科研人才、有经验的工艺、设备工程师大都来自半导体产业。
2.两者产业链较长,涉及上下游的原材料、设备、制造和应用配套企业众多。
3. 两者都是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产品涉及能源、通讯、电力、电子、交通运输等诸多应用,产业发展关系到国家经济安全。
我们可以从经济环境、技术合作与产业升级和应用市场开拓三个层面去分析:
经济环境影响
从半导体产业发展的走势图中可以看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两次行业发展低谷分别由于第二次石油危机和美日贸易摩擦所引起,这与光伏产业2009年在欧债危机和2011年开始的产能过剩、经济不景气导致的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的大背景下的遭遇如出一辙。另外,2001年和2009年半导体产业的衰退分别受美国“9.11”事件和美国次贷危机、欧债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产业受到大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出现起伏是正常的现象,我们没有必要杞人忧天或妄自菲薄,还是要端正态度,充满自信地从细节做起。
技术突破、合作与产业升级
对应着半导体产业每一次增长,也都是技术创新、产业链协调合作的结果。比如,1986年由美国主要半导体制造制造商发起的,旨在推动美国在半导体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的美国半导体制造技术科研联合体(SEMATECH)成立,其经费由企业和国家公担,研究成果反馈企业和美国政府。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让美国感觉到自己已经在半导体技术上落后于日本,鉴于半导体技术的战略意义,必须重新赶超日本。美国政府启动SEMATECH实际是为了整合分散在半导体产业链中的研发资源,形成更高效的面向大规模生产技术的研发合作与协同平台。
半导体技术研发中的预研发阶段风险最高,需要投入巨资对可能的多个技术路线进行并行的评估,然后选出最优路线用于规模化量产。随着技术的日益复杂,单个公司已无法支撑多个路线的研发,但是如果只选取部分路线进行研发,就有可能因为漏掉了最佳路线而满盘皆输。SAMETECH很好的起到了预研发阶段共享资源、共担风险的作用,每个参与的企业只投入部分的资源就可以得到全部的预研发结果,不仅提高了研发经费的使用效率,更避免了因为技术路线选择错误导致的毁灭性结果。在SAMETECH的支撑下,美国重新夺回半导体技术的制高点。由于SAMETECH模式的成功,欧洲也仿效成立了IMEC。
1995由欧洲、日本、韩国、台湾、美国五个主要芯片制造地区的行业协会组织共同发起的国际半导体技术蓝图项目(ITRS)成立,在世界范围内整合材料、设备、制造、科研力量和行业协会,对影响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战略技术进行讨论、规划与研究。2000年,在产业链整合的基础上,12寸厂上线,极大地推动了半导体制造效率提升和成本的下降。这些标志性的时间和突破都直接带动了当时半导体产业当时25%至35%的增长。
可见,与半导体产业相比,光伏业内由企业参与的光伏技术合作组织较少,而已有的技术合作组织在涵盖产业链上、下游的广度也远达不到企业的需求。
理性看待贸易摩擦及后续效应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发生的日美半导体贸易摩擦,表面上看是暂时性产能过剩引起的随机事件,但其实有其必然性。日本战后通过发展传统制造业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和技术,当发现半导体这个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新兴行业,为了得到更高的回报,而且在高科技的光环笼罩下,大量资本蜂拥而入,使这个体量还比较小的新兴产业一下子变得非常的拥挤。反观当下的光伏贸易摩擦,不也正是通过传统低附加值产业壮大起来的中国民营资本,希望借助光伏这个新兴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转型升级,而过度涌入把市场撑破的结果吗?
日美贸易摩擦最后以双方达成半导体贸易协定而告一段落,不去评价日美双方谁赢谁输,客观上这给日本的半导体投资热潮泼了冷水、踩了刹车,投资人在看好半导体的长期成长趋势的前提下,对中短期的投资变得谨慎。
总结起来,半导体贸易摩擦的两个重要后续效应是:一,抑制在生产领域的简单重复投资,二,促进技术的更快进步。第一个效应使得行业存活下来,成为远离恶性竞争的蓝海,第二个效应使得行业获得发展的动力,不断推陈出新,使蓝海不断扩大,同时也筑起了高高的行业技术门槛,更好的保护这片蓝海。从半导体产业近30年的发展历史看,这两个效应依然在起作用,而且不断的互相强化。
目前,第一个效应在光伏贸易摩擦发生后已经显现,但是如果第二个效应不出现并发挥作用,新一轮的盲目投资、产能过剩以及贸易摩擦还将出现,就如同许多传统行业走过的路一样。另外,第二个效应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强势推动,单凭产业自身力量是不可能实现的。
应用市场拓展
半导体制造发展每一步都与市场应用紧密相连。从90年代初至2012年,对半导体制造影响最大的应用市场分别是个人计算机、互联网与通信和消费电子和智能终端,直接推动北美半导体制造业产能扩张时的设备投资浪潮,这可以从北美半导体制造设备订单出货的走势中清楚看到(订单高于出货代表行业处于扩张期)。光伏行业也只有不断拓宽展其在能源(集中式电站、分布式电站)消费电子(家电和移动产品)应用市场的广度与深度,才能保证光伏制造持续发展。
中国光伏产业化经过了10几年的发展,我们赢得了什么?我们赢得了全球光伏制造产能第一的位置,我们赢得了全球第二大应用市场的头衔,更重要的是我们有了这12年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接下来的10年,中国光伏产业何去何从,决定于我们的态度,决定于我们的理念。以市场开拓为先导,着重企业的长期稳定经营发展,不失时机的从其它成熟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吸收经验,中国光伏前途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