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岳:中欧光伏战背后的德国薄膜阴谋

2013-06-17 10:21:07 太阳能发电网
     中国不惧贸易战,但需要做好应对贸易战的各项准备。2011年10月21日《证券日报》就曾以特别报道形式阐明了这一观点。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宣布,将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随

  

  中国不惧贸易战,但需要做好应对贸易战的各项准备。2011年10月21日《证券日报》就曾以特别报道形式阐明了这一观点。

  2013年6月4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卡雷尔·德古特宣布,将从6月6日至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随后将升至47.6%。中欧光伏大战就此打响。

  现在,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已经实施了11天。除了口角升级之外,事情并没有取得积极进展。

  中欧光伏大战谁会是赢家?恐怕大多数人都会以为中国是最大的输家。但依笔者愚见,中国绝不会是输家。

  在这次中欧光伏大战中,国内媒体津津乐道的一个事实是包括德国、英国在内的18个欧盟成员国曾反对对华征收反倾销税。

  殊不知,德国、英国反对对华征收反倾销税是有着自己的“小九九”的。据专家介绍,目前,欧盟一些国家已经掌握了可以量产的先进光伏技术,这些国家迫切需要将正在使用的光伏技术和设备找到买家,而中国企业是这些技术设备的重要买家。由此,这些国家反对对华征收反倾销税。

  从中方来看,欧盟的“双反”可能会迫使一些中国企业放弃购买欧盟二流技术和设备的想法,转而寻求自主研发和购买其他国家更先进的技术设备。这对于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其实,对于中国、美国以及欧盟诸国来说,光伏行业都是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彼此发展差距并不大。

  从争夺光伏产业垄断权(客气一点可说成是话语权)的角度看,“近期欧盟对华‘双反’的背后,隐匿着其欲借力扶持德国薄膜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阴谋’。”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所太阳能中心主任陈颉认为,欧盟希望通过推高单晶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价格,为薄膜赢得足够的市场空间。

  试验结果显示,在弱光性、温度不敏感性的作用下,薄膜(非晶硅、铜铟镓硒)电池即使效率远低于单晶硅,也能获得更高的发电量,其中,铜铟镓硒尤为突出。

  现在,中欧光伏大战已经开战,未来的走势难以预料。此时,就需要中国在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上面倾注更多的力量。

  6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光伏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要在努力巩固国际市场的同时,用改革的办法,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着力激发国内市场有效需求,推动产业创新升级。

  15日,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薄膜专业委员会发起成立仪式在北京举行。该专委会由汉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和单位发起成立,旨在推动行业相关政策及标准制定与实施,促进薄膜光伏技术创新与应用,加强国际间企业交流与合作,带动中国薄膜光伏产业的发展。

  国家政策支持、专业协会的沟通交流、企业的积极进取,将成为中国在光伏贸易战中扭转被动局势的重要力量,也是我国获得薄膜光伏产业竞争主动权的基础条件。

  “欧盟的‘双反’短期内虽然给中国光伏业带来阵痛,但通过不断创新,掌握核心技术,中国的光伏业将成功转型升级。”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全联新能源商会会长、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李河君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充满了信心。

  内需不足是制约中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李河君对中国的光伏应用市场非常有信心。他称中国可能在5-10年里成为光伏应用大国。

  笔者曾参观过汉能的薄膜光伏生产基地,柔性衬底上制备的薄膜电池,具有可卷曲折叠、不拍摔碰、重量轻、弱光性能好、电能转换效率提升空间大等优势,其应用前景确非晶硅电池可比。

  薄膜是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的一个制高点。目前,中国、美国、德国都希望成为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跑者。掌握先进技术,扩大国内需求,这是中国企业在薄膜光伏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两个先决条件。

  现在,欧盟“双反”等于“将”了我们的“军”。中国光伏企业当以此自励。

 



作者: 来源:新浪 责任编辑:凌月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