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国内市场的过快扩大,2014年我国光伏产业恐将面临新一轮产能过剩,复现前两年供过于求、大肆杀价的局面,产业有重现无序竞争的隐患。”这是赛迪智库光伏产业形势分析课题组的最新预测。
光伏行业经历连续近6个季度的亏损之后,部分产能停产、减产甚至破产,而日、美市场的崛起使得供需失衡局面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产品价格企稳回升,骨干企业自2013年二季度起相继扭亏为盈。
然而,在8月份装机规划、上网电价和补贴资金等政策出台后,国内市场加快扩张,部分企业为了抢在年底前并网以获得1元/度的上网电价,对组件需求急剧扩大。一方面,骨干企业都开足产能,同时也寻求中小企业代工;另一方面,地方政府也积极给予本地企业优惠政策,力促其复工。产能利用不足的企业开足马力,停产企业相继复产,满产企业通过技改等手段扩大产能,市场供应正在加速。
“市场需求则不容乐观。”赛迪智库光伏产业形势分析课题组称,国外主要市场如欧洲市场正在萎缩,而且对我国光伏企业有“限价、限量”约束;日本市场由于补贴过高政府负担较重,随时可能会刹车;美国能源丰富,页岩气发展火热,光伏市场潜力有限,并且有“双反”副作用;新兴市场如印度、南非等则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而国内市场则可能由于电站审批权下放而出现本地化保护,削弱国内市场规模化扩大的红利。
按照赛迪智库光伏产业形势分析课题组的看法,现行光伏补贴政策的局限性,不利于推动光伏应用的多样化;而监管不严恐催生电站建设无序发展。
据了解,我国光伏补贴主要基于发电量补贴,推广应用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是用于建设大型光伏电站,不利于光伏产品的多样化应用。随着相关政策的实施,良好的市场预期推动国内光伏电站建设热潮。除了原有光伏企业外,电力、电子、能源及其他传统行业企业也纷纷涌入光伏系统集成领域,国内政策性银行对光伏电站的支持力度也在加大,过热的局面可能将给光伏市场带来隐患。
目前,制造业变化正在冲击我国现有光伏产业的格局。比如,由于中低端产能过剩,而高端产能不足,光伏产品结构严重的同质化,极易催生价格战。此外,光伏产业出现制造业服务化的苗头,而生产制造自动化发展趋势则迫使光伏产业转型升级。
赛迪智库光伏产业形势分析课题组认为,要引导产业兼并重组,坚决推进光伏产业的“去产能”,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完善补贴机制,统筹做好国家层面与地方层面光伏发电规划的统筹与衔接,避免“一放即乱”。
如何推动光伏产品应用多样化呢?课题组建议,将光伏产品列入“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予以支持,鼓励光伏产品作为消费品推广应用;在农机等补贴目录中纳入光伏产品,如光伏提灌系统等;在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试点、惠民工程和南水北调等国家财政支持的试点项目或重大工程中,鼓励融合光伏技术与产品;鼓励光伏电站建设与种养殖业、环境治理相结合,支持在西北部条件合适地区建设大型“生态文明”光伏电站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