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美国首次对我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并裁定:中国生产的电池、及由国内电池组装的组件出口美国需缴纳高额反倾销税。为规避这一税款,中国光伏企业开始以“购买国外电池,国内组装再出口”的方式,继续向美国出口光伏产品。通过这一方式,凭借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光伏组件生意仍做
2012年,美国首次对我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并裁定:中国生产的电池、及由国内电池组装的组件出口美国需缴纳高额反倾销税。为规避这一税款,中国光伏企业开始以“购买国外电池,国内组装再出口”的方式,继续向美国出口光伏产品。通过这一方式,凭借本国廉价的劳动力,光伏组件生意仍做的风生水起,中国对美国光伏贸易的压力也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而2014年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的“二次双反”明确表示:无论电池原产地出自哪里,只要是在中国大陆组装的组件都是调查对象。这意味着,“购买——组装——出口”这看似“三赢”的贸易方式被打破了,一向以国外市场需求为主导的中国光伏企业这次又路在何方?
CMIC认为,虽屡次遭受反倾销调查,但光伏企业仍然有出路,而且对于国内光伏产业的调整来说,也许能起到促进作用。
积极开拓国内市场。其实现在很多光伏企业已经开始了开拓国内市场的步伐,但由于国内光伏产品应用本身发展缓慢、个体企业力量单薄等原因,进展比较小。CMIC认为,想要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光伏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展开合作,联合多股力量共同进行国内市场的开发。另外,2013年7月15日,国家发布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在2014年建设14GW的光伏电站。在2014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首批80个基础设施鼓励社会投资项目中,光伏式发电项目也占到了30个。利好的国家政策代表了持续的能源需求,国内光伏市场依然潜力无穷。
国外建厂。并购国外企业或者借在国外投资建厂,是规避反倾销最直接的办法。或许在“MADE IN CHINA”连遭厄运的情况下,扎根国外土地才能真正融入国外市场。
调整业务,企业转型。近些年光伏组件虽屡遭打压,但相关光伏应用产品例如光伏灯,却在国际市场发展的风生水起。把鸡蛋分开放在多个篮子里,扩大企业服务范围,不仅能为自身做更准确的定位,最终实现多角度发展,还可有效的规避光伏国际贸易风险。
技术革新。他国提起光伏反倾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我国光伏产品过低的价格,对他们本土的光伏产品产生了威胁。横向比较来看,中国的光伏产业的确大,却不强,价格似乎是唯一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地方。面对国际上的打压,一味以低价策略发展确实不是长久之策,只有抓紧做技术革新,才能在国际光伏贸易中立稳脚跟,并占得一席之地。
面对国际上连续的光伏贸易打压,中国的光伏企业如能真正吸取教训,在遇见国际贸易问题通过自身努力,做到积极探索、敢于革新,或许就是柳暗花明,能真正的找到出路。在国内光伏上游产能过剩,下游缺少电站建设,产业链并不流畅的现状中,政府制定光伏推广策略的步伐虽已开始,但未来产业链建设仍然需要马不停蹄。
作者:赛迪网-CMIC 来源:赛迪网-CMIC
责任编辑:wutongyuf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