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531新政”已成为光伏行业发展的分水岭。没了补贴,光伏企业将如何发展?
市场给出了五花八门的答案。有的光伏企业被迫减产停产;有的企业逆流而上,开拓海外市场,启动新产线;有的则开启跨行业发展之路,浙江向日葵光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00111,下称“向日葵”)便选择了最后一种。
8月31日,在停牌近4月后,向日葵发布了《第四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公告》,称已审议通过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收购浙江贝得药业有限公司(下称“贝得药业”)100%股权的议案。预计本次交易完成后,贝得药业将成为向日葵的全资子公司,光伏企业向日葵也将正式进军医药行业,开启“光伏+医药”双主业的发展模式。
跨行业收购,进军医药行业
6月4日,向日葵宣布因拟披露重大事项临时停牌后,又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披露了两大事件:
一是拟以现金的方式出售浙江优创光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优创光能”)资产,交易金额范围3-5亿元人民币(具体金额尚需经审计评估后双方另行谈判);
二是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贝得药业100%股权,交易金额范围8-10亿元人民币(具体金额尚需经审计评估后双方另行谈判)。
记者了解后发现,向日葵获得贝得药业100%股权,主要通过收购其股东绍兴向日葵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向日葵投资”)来实现。向日葵投资持有贝得药业100%股权,是其唯一控股股东。并且,上述两个事件的交易对手实际控制人都是向日葵的实际控制人吴建龙。
消息一出,舆论猜测不断。
众所周知,近几年国内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可是“531新政”来得又急又快,电价下降、限制补贴电站规模等,带给行业不小动荡。在大部分光伏企业正在质疑“531新政”之时,向日葵已快速反应,进军新领域医药行业,试图化解“531新政”带来的不利影响。
自2005年成立以来,向日葵一直深耕光伏行业。2010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主要从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一家拥有多晶硅切片、太阳能电池片及组件制造、光伏电站投建等产业链完整的企业。目前,向日葵可年产电池片1.8亿片,光伏组件年产量为600MW。作为已有10余年历史,专注于多晶硅发展的光伏企业,向日葵的规模并不算大。
据向日葵8月31日发布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下称“草案”),其目前主要业务为大规格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的生产、销售。近年受国外反倾销、反补贴,及国内指标、上网电价调控等因素影响,特别是“531新政”影响,公司盈利水平波动较大。
记者梳理向日葵上市以来年报后发现,其归母净利润指标确实波动较大。2010-2017年和2018年1-6月的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为2.51亿元、3.48千万元、-3.57亿元、4.06千万元、3.74千万元、8.76千万元、3.06千万元、2.37千万元、-1.9亿元;同比增降幅分别为165.55%、-86.14%、-1,125.35%、111.37%、7.74%、133.91%、-65.03%、-22.65%、-2,068.46%。
而收购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的医药行业标的,则是向日葵化解光伏行业发展风险的一个重要举措。
向日葵在草案中称,医药行业受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潜力巨大,周期性相对较弱。通过本次交易,公司主营业务将拓展至医药制造业,实现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和医药双主业发展的格局。医药制造业务将成新利润增长点,意在平衡光伏行业波动对公司带来的影响,公司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将有所提高。
“531新政”后,不少单一主业的光伏企业都选择了跨行业发展,不过他们并没有跨得太远,主要以光伏为依托,进军储能行业,发展光储一体化,比如东方日升,像向日葵这样跨到医药行业的并不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