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大时代”

2022-11-30 16:15:06 太阳能发电网
近两年,光伏再度成为“资本宠儿”,并于2022年更加鲜花着锦,吸引了众多“淘金者”的目光。 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截至11月23日,A股光伏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已经有超过133家,市值超过千亿的上市公司达10家。 光伏“赛道”变得愈发拥挤,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超25家非光伏主业上市公司先后宣布涉足光伏领域
近两年,光伏再度成为“资本宠儿”,并于2022年更加鲜花着锦,吸引了众多“淘金者”的目光。

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截至11月23日,A股光伏产业链相关上市公司已经有超过133家,市值超过千亿的上市公司达10家。

光伏“赛道”变得愈发拥挤,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已有超25家非光伏主业上市公司先后宣布涉足光伏领域,预计总投资达千亿以上。这些企业原主营业务包括房地产、生猪养殖、建筑、乳业、医疗等,其中不乏原赛道中的龙头企业,如“电池茅”宁德时代。连面向个人消费者的美的、格力、海尔、TCL、创维等家电企业也纷纷宣布跨界光伏。

上一个具有如此吸引力的行业,还是互联网。

不过,很少有一个产业像光伏行业一样,经历“过山车”般的发展轨迹。曾经,光伏被认为是巨大的蓝海。然而,一场“寒冬”令行业哀鸿遍野,不少明星企业先后陷入债务高企、裁员、破产等境地。

经过几轮“暴风雨的洗礼”,光伏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2022年,中国结束近10年的光伏度电补贴,迈入全面无补贴时代。如今,光伏度电成本已经接近甚至低于火电。这背后,中国制造功不可没。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从硅料、硅锭/硅棒/硅片、电池片/组件、逆变器到光伏产品应用等全球最完整的全产业链。到2021年底,我国光伏产业已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在全球产量占比均超过70%。

光伏产业,也成为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一张崭新名片。

放眼海外,各国也在竞逐可再生能源。

开年以来,很多经济体如欧盟、印度,都迎来了历史装机的新高,市场需求旺盛。受俄乌冲突影响,各国在聚焦能源转型外,能源安全也成为优先议题。欧洲市场从二季度开始需求大幅攀升。南亚、欧盟、美国、印度……不少国家纷纷出台各类政策,激励本土光伏制造业发展。

毋庸置疑,光伏正在迎来自己的“大时代”。业内普遍认为,光伏行业将迎来长达30年的黄金发展期。

然而,疯狂内卷,产能过剩,“老大魔咒”,技术快速迭代,似乎又是始终笼罩在这个产业头上的“紧箍咒”。传统能源、新能源(光伏、风电、核电等)彼此竞逐,央企、国企、民企、地方政府等全情投入,国内、国外各方利益交织……在能源转型的大时代中,光伏将扮演什么角色?国内光伏产业发展态势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未来,光伏行业又将呈现怎样的新趋势?



靠制造业解决能源困境?


我国提出“双碳”目标,明确2030年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对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

2010—2021年,可再生能源与现有化石燃料和核能之间的竞争力平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舆论争议的焦点,已经从可再生能源要过多久才会有竞争力,变成了可再生能源何时可以支撑起能源转型以及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以及怎样才能更多地把太阳能和风能整合到电力系统中。

价格竞争力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前不久,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2021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显示,在2021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中,近三分之二(1.63亿千瓦)的发电成本低于二十国集团(G20)中全球最廉价的燃煤发电成本。

其中,资源无限、成本极低,还兼具环境友好的特质,使得光伏最具有走进千家万户的可能性。

为光伏行业从业者所乐道的是,太阳光在全球的分布比传统化石能源更均衡,并且资源是无限的。

业内普遍认为,光伏行业将迎来长达30年的黄金发展期。

为什么是光伏?

长期专注光伏政策的研究人士刘烨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指出,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能源领域是主力军。而在能源领域实现“双碳”,电力是主力军。现在来看,无论是从资源、技术、产业基础或是经济性等各方面综合来看,光伏具备重要基础,是非常亮眼的。

“在十几年以前,比如2010年前,光伏市场尚未启动。大家觉得风电的经济性,产业基础也不错。可以看到,在‘十一五’期间,可再生能源产业规划对于光伏的预期并不高。”刘烨说,当时光伏的成本很高。但是通过政策支持,光伏制造产业、光伏发电产业,以超过所有国内外各类机构预期的方式在发展。如今,光伏产业具备竞争力、经济性,平价上网。我国也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光伏具备了推进电力清洁转型的能力。

“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是全球大的趋势。再者,从能源结构上来看,我国多煤、贫油、少气。因此,可再生能源被寄予厚望。”中金公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电力设备新能源及公用事业环保行业首席分析师曾韬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在能源行业,光伏发电是制造业,而传统能源是资源行业。石油等资源总是有限的,而光伏在理论上是无限的,没有任何资源限制。在其应用中,没有任何稀有金属或材料。这就把一个能源问题从资源问题,通过制造的方式解决了。我国制造业在全球非常具有竞争力,这样一来,既用制造业优势解决了资源问题,还同时解决了能源安全自主可控的问题。

“光伏行业没有不可能”

无论是总安装成本,还是平均度电成本,光伏发电的竞争力并非一蹴而就。

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数据,2010—2021年,新交付的公用事业规模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全球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大幅下降,从0.417美元/千瓦时降至0.048美元/千瓦时。这期间,全球太阳能光伏的累计装机容量从40GW增加到843GW。

光伏发电竞争力的提升,离不开技术进步带来的降本增效。

从业超过二十年的光伏行业“老兵”徐向阳向记者介绍,在光伏产业链中,很多环节都是高科技,比如拉棒、切片,10多年前,单晶硅片卖100多元/片。2021年,即便是在硅料涨价的情形下,单晶硅片才卖到4元多/片。2020年,其价格仅在2元多/片。

这种降幅,都是来自巨大的技术进步。

“光伏技术,在过去10年确实是在我们手里被发扬光大了。其实在七八十年前,单晶硅技术就已经诞生了。但过去10年,中国单晶硅做起来,推动了这项技术的商业化应用。”徐向阳说。

技术进步大幅降低了光伏发电成本。徐向阳举例说,从需求终端——光伏电站来看,其建设成本约为3元多每瓦。这其中,占成本大头的是电池片,2021年在多晶硅料涨价的形势下电池片的成本为一元多钱。若多晶硅料逐渐回归理性价格,在三五年后,就只需0.4、0.5元钱,在3元多成本中仅占20%。其余占据80%成本的环节,主要有三个目的:一是保护电池片在30多年生命周期中不被风吹雨淋、冰霜打击破坏而使用的剥离、边框、角膜;二是为收集阳光,令组件的支架始终面向太阳;三是收集电流,在电池片发电之后,利用电缆、汇流箱、逆变器、变压器等把发射的电力收集起来。

对于“降本”的追求,也使得“内卷”成了光伏行业的“紧箍咒”。晶硅取代非晶硅、单晶取代多晶、金刚线切割取代砂浆线切割、PERC(钝化发射极及背表面)技术取代BSF(铝背场)电池技术……光伏技术迭代史,在带来成本快速下降的同时,也加速着行业内落后产能的退出。每轮技术更迭都改写了市场格局,催生新的行业龙头,可谓是残酷的淘汰史。

“回顾中国光伏行业走过的路,技术变革与市场波动互相交织,技术决定着很多企业的生死。”隆基绿能创始人、总裁李振国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技术是隆基绿能从小到大、由大到强的关键,技术是隆基绿能判断扩产与否的先决条件。隆基绿能推出的RCZ技术、金刚线切片技术、单晶PERC电池技术、双面发电技术等,都成为目前行业的主流技术。

“光伏行业没有不可能。”南昌大学光伏研究院教授黄海宾在创投机构访谈中透露,在PERC技术取代BSF技术时,“整个路线基本走通了,但其中还有几道环节做得非常差,让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技术人员失去信心。”

黄海宾介绍,比如PERC中关键的氧化铝薄膜技术。一开始,很多人都对其所需要的原子层沉积技术没有信心,“这个技术它要一层一层原子地长,先长一层铝原子,然后长一层氧原子,再长一层铝原子。但我们是要做量产,要一小时做几千片,很难想象这个设备是什么样。”但最终,荷兰、中国的光伏企业先后做成了。

“光伏的迭代速度特别快,只要几个月就有新的解决方法出来,不可思议。”黄海宾说。

他介绍,另一个更为奇妙的技术创新是,PERC技术在硅片性能上总有欠缺,有人奇思妙想,在产线的某一道工序上,在尾端加了一个臭氧机,朝着硅片喷臭氧,结果几乎零成本把问题解决了。

“这些都是在技术没有被发明出来之前,大家几乎都想象不到的解决方案,但突然有一天,这个技术一出来就彻底解决了。”黄海宾说,这是PERC替代BSF的过程,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极度震撼和自信,光伏行业遇到问题,只要努力一定能解决。

技术创新,人才为本。随着行业的蓬勃发展,光伏行业人才也迎来了“春天”。

有光伏业内人士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透露,公司压根不敢让技术大拿“抛头露面”,以免被挖角。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江华接受采访时就直言,光伏行业人才的离职率是8.5%,“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有一些新的公司往往是一下子把原来老公司的整个技术团队都挖过去了。”





作者:谢玮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责任编辑:jianping

太阳能发电网|www.solarpwr.cn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