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光伏产业成为了新能源行业最热点的话题,如光伏产品价格下跌、光伏企业经营困难、美国的“双反”调查、欧盟的反倾销立案调查等等,总之,光伏产业的发展环境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光伏产业只要投资就可获利不菲的阶段已经过去,现在面临的是产能过剩、市场有限、价格暴跌、经营困难,甚至是企业倒闭。究其原因主要是,前几年光伏产业的市场太好了,投资效益太诱人,致使光伏制造业低水平盲目扩张,产能过剩,造成了目前的困境。当然,地方政府为了打造高新技术产业,同时也为了就业和税收,也助推了目前的困境形成。
目前,光伏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不是光伏产业本身的困难和问题。光伏产业作为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撑,其进一步加快发展的趋势不可能改变,贸易战解决不了光伏企业发展的困境。所以,必须要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深入总结这些年的经验教训,更多地从自身找原因,要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树立光伏产业新的发展理念。
第一,坚定光伏发电市场的信心。实现化石能源利用向可再生能源利用的转型,是今后能源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太阳能资源分布最广,技术相对成熟。建设光伏电站所需的条件简单,光伏发电过程的特性与用电特性相吻合,和风电相比它的优势更突出。光伏发电是最具有发展前途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目前阻碍光伏发电发展的主要因素仍然是成本较高,离开补贴难以发展。从光伏发展的历史看,光伏发电的成本一定会降低,目前一些发达地区的用电价格已经和光伏发电的价格基本持平。今后,中国的光伏发电市场会继续扩大,国际市场也不可能有太大变化。当前的困难是暂时的,光伏产业必须要坚定信心,要积蓄力量,谋划长远,把光伏产业发展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
第二,必须要重视技术创新和进步。虽然我国光伏产业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并不说明我国光伏产业是健康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不健康的。我国的光伏产业是从国外买进来的,大部分企业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企业规模上,技术上并无多大区别,真正具有核心技术并形成品牌的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过去低水平的重复扩张,已导致很多企业的产品找不到市场。虽然当前的光伏贸易纠纷,好像是中国的光伏产品价格太便宜导致的,但这不是问题的本质,实质是国家利益的需求使然。我们仍然要尽最大努力来降低光伏发电产品的价格,只有光伏发电价格与其他能源价格基本持平,光伏发电的市场需求量才真正能够释放出来,这需要中国的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继续大幅度降低成本,真正掌握核心技术和形成核心竞争力,这是中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第三,要加快培育多元化的光伏发电市场。到2011年底,全球的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6000多万千瓦,年均增长率都在50%以上,已成为仅次于水电和风电的第三大可再生能源发电。中国光伏电站建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特别是大型光伏电站的建设速度很快,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迅速扩大;金太阳工程的持续实施,推动了与建筑结合的分布式光伏发电的运用。目前,全社会投资光伏发电的积极性非常高。但光伏发电的发展面临很大的困难,主要是缺乏科学可行的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体系,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的技术标准缺位。目前,大部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都是集中起来运用,比如宁夏一个3兆瓦的光伏发电系统,分布在一千个居民建筑上,就是统一集中起来经营。这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利用。
光伏发电的优势是分布式利用,就近接入电网。但目前对分布式光伏发电还缺少有效的支持政策,包括投资、税收、电价等等。如果要形成千家万户的建筑利用光伏发电的局面,必须要制定一套积极有效的政策。
尽快启动扩大中国的光伏发电市场是当前中国光伏发电的重要任务。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已经提出了2020年的发展目标。为了实现该目标,就要发挥各级政府和企业的作用。过去,地方政府主要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来大力支持光伏制造业的发展。今后,地方政府要更加重视光伏发电市场的开拓,制定本地区光伏发电利用的目标,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支持用户自建、自用光伏发电系统。在继续支持大型光伏电站建设的同时,将更加重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形成多元化的光伏发电市场。
目前,中国的光伏产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很多问题还尚未思考成熟,适应光伏发电应用的体制和支持政策还不够完善。中央、地方政府、企业各方面的认识也不完全一致。这都需要各方认真思考、积极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创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光伏产业发展之路。
(作者系国家能源局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