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寒冬来的特别早。感受到寒风凌烈的,还有处于内忧外患的光伏产业。
冬季早就开始酝酿。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最大的10家光伏企业债务累积超过1100亿元人民币。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骨干企业在纳斯达克的股价已跌至1美元以下,面临着退市、破产的风险。
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针对中国太阳能电池产品的“双反”一波接着一波。
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对中国光伏电池发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超过200亿美元;10月,美国商务部就对中国太阳能面板制造商征收关税作出终裁,决定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且针对中国政府的补贴征收14.78%-15.97%的反补贴税。
欧美“双反”对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中国太阳能光伏行业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使得许多光伏企业濒临破产边缘。
光伏产业“寒冬”还将持续。在“双反”倒逼下,已经萎缩的中国光伏市场需要一针“强心剂”。
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国内多家光伏企业开始“往下走”,即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将产能过剩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延伸到下游建光伏电站,然后将电站转卖掉。
位于江苏南部的常熟市沙家浜镇的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同样也挤上了这条求生之路。
10底的江苏媒体有消息称,中利腾晖在风雪不断的光伏寒冬季节,不但在国内外全面出击布局光伏电站,并且一举签下近30亿元的海外大单。
这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但是,一位光伏行业研究员却警告说,这种方法并不能解决目前光伏行业整体景气度下滑的局面,仅仅能暂时解决问题。
光伏产业的出路在何方?
常熟光伏企业海内外抢“棉袄”
最近,中利腾晖嘉峪关(第二)光伏发电有限公司100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在甘肃省嘉峪关市正式启动。常熟当地的媒体赞叹,这是中利腾晖在光伏“寒冬”中,积极调整经营模式,全面布局光伏电站,取得的又一项丰硕成果。
这并不是中利腾晖为“过冬”储备的第一件“棉袄”。
今年以来,中利腾晖与中广核美国公司签订了4年内收购500兆瓦海外光伏电站的合作协议;在澳洲新能源国际展览会签订了27亿元海外订单,拿下133兆瓦的海外光伏电站合约;9月,中利腾晖在意大利9.5兆瓦的屋顶电站成功并网发电、在美国130兆瓦的光伏电站进入前期准备阶段。与此同时,中利腾晖还积极争取国内光伏电站的市场份额,与青海省政府签订6年1千兆瓦的光伏电站开发协议,与招商新能源集团签订3年内收购1千兆瓦光伏电站的合作协议。目前,全年已完成国内开发光伏电站280兆瓦,国外开发光伏电站100兆瓦。
对于明年,中利腾晖依然雄心勃勃,依然坚持全面提升太阳能光伏电站产能销售份额的战略,一方面坚持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江苏等省开发建设电站并确保并网;另一方面,该企业还将在北美、南非、中东等地开发建设电站并确保并网工程,确保国内外光伏电站的销售完成额达到350兆瓦。
业内人士称“度冬棉袄”有点薄
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原本是一家主要生产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企业,年初制定年计划完成1.5千兆瓦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销售。但随着美国征收“双反”税,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利润空间被不断挤压,部分光伏组件产品甚至出现负利润。
“在全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如果依然采用老套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销售策略,在市场竞争中必定处于受制于人的尴尬境地。”中利腾晖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苏远志对媒体表示,中利腾晖顺应市场变化采取了一种全新的销售策略,将“全面布局国内外光伏电站”与“太阳能电池组件销售”相结合,既破解了“双反”对我国光伏产品形成的贸易壁垒,又很好地消化了企业现有的光伏产能。
但是,针对中利腾晖等光伏企业“度冬”的做法,一位光伏行业研究员却表示,建设光伏电站的方法并不能解决目前光伏行业整体景气度下滑的局面,仅仅能暂时解决问题。
实际上,目前国内的光伏产业已经过剩。往下游走,一是要拼关系,二要拼钱。正如中利科技证券事务代表程娴8月31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虽然很多企业都去做电站,但并不是谁都能从发改委拿到路条的”。
而更尴尬的是,光伏电站国内的买主实际上却是五大电力集团,民营光伏企业只是在为他们“打工”而已。
有业内人士透露,在国内建设光伏电站,当地发改委会直接把项目划给几大电力和能源公司。民营企业只能通过各种合作的方式参与。“民营公司要做第一手合作很难”,但是每个光伏电站的装机都是相对较小的,五大电力集团不太会完全靠自己的力量来做,而是跟组件厂或者开发商合作。这位人士坦言,“你们开发,我来收购,中利科技做的就是这种模式,而这种模式必然要接受五大的压价,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可想而知。”
那么,中利腾辉走向海外寻求突围,是否也会如同在国内那般,遭遇“权钱”的“绑架”呢?
但不管如何,值得庆幸的是,在这个寒冬, 中利腾辉终于盈利了,光伏产业看到了一丝曙光。
“救市”急需政策更需企业革新
在企业想办法突围和自救,相关部门对于光伏产业“救市”之举也正在逐步推进。
据悉,有关部门拟对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进行补贴,补贴标准为0.4-0.6元/度。与此同时,中国已就欧盟部分成员国的光伏补贴措施提出与欧盟及其相关成员国进行磋商,正式启动世贸争端解决程序。
就海外市场而言,中国政府希望借由WTO争端解决机制改变海外市场对中国光伏产品的强硬态度,这些举措体现了政府部门对国内光伏产业的重视,有助于呼唤欧美地区认真审视其对华光伏产品的态度。但值得一提的是,国际贸易争端非朝夕间便可轻松解决,缓解光伏企业燃眉之急的关键还在于提振本国下游消费市场。对此,国家能源局坦言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实施办法和电价补贴标准正在草拟当中。
值得期待的是,这一行政干预方式可以加快初期上马新能源项目的市场拓展速度,一旦国内下游新能源消费潜力得到释放,那么光伏企业面临的产品销售问题也将能得到有效解决。
在有形之手的大力挽救下,光伏产业或可暂渡难关,但未来如何,还需企业通过技术挖潜实现凤凰涅槃。以光伏发电分布式接入为例,这种方式将会改变传统配电网形态,对保障电流质量、维护电压频率稳定等均提出更高要求,单纯的资金扶持并非根本之策。
所以,财政支持只是为光伏企业蜕变营造了一个喘息之机,核心技术研发才是企业获得永续生命力的源泉。技术革新将能够极大地降低新能源应用成本,是为其摆脱财政扶持依赖、顺利替代传统能源的核心要素。由此着眼,光伏专业人才培养、技术项目孵化、研发资金投入等才是“救市”的根本方向。